天刀盒子特效补丁:鸡腿菇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3:32:25
',1)">
鸡腿菇因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适应性很强,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均可栽培。
相关介绍:
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1)营养 鸡腿菇的菌丝体利用营养的能力特别强。纤维素、葡萄糖、木糖、果糖等碳源均可利用,因此,一般野生草木、作物秸秆等均可作为栽培料。鸡腿菇菌丝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所以,即使培养基的碳氮比较高,鸡腿菇也能生长、繁殖。但在生产中为使生长正常和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商品质量,还是应该适量添加蛋白胨、尿素等材料补充氮源。一般应调碳氮比在(20~40):1之间。
(2)温度 鸡腿菇菌丝体生长温度在3~35℃之间,以26℃为最佳。需注明的是,鸡腿菇菌丝体的抗寒能力特强,当温度低至-30℃时,其菌丝体可安全无恙;但当超过37℃寸菌丝将会发生自融,导致生产失败。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9~30℃,低于9℃很难出菇,即使勉强现蕾,也会很快老化、自融,且产量极低、品质极差。在9~30℃范围内,子实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品质下降;最佳出菇和生长温度为20℃,
(3)水分 鸡腿菇培养料含水率以65%为宜,春季拌料时因春风干燥、水分蒸发快,可适当调高一些;秋季栽培时因高温季节发菌,因此可降至60%以下,以确保发菌成功。发菌期间的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出菇时的相对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过低易使子实体过早反卷鳞片、老化,过高则易引发某些病害,包括褐色斑点等生理性病害。
(4)空气 鸡腿菇栽培中需要较好的通风条件,尤其在出菇管理阶段,更要加强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当菇棚内的“食用菌气味”很小甚至没有时,鸡腿菇子实体如同处在野生条件下,其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5)光线 光照对鸡腿菇菌丝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菌丝生长阶段应完全闭光;出菇时需500~1000勒,该光照条件下,人们在棚内的一切操作都不嫌光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线的增强,鸡腿菇子实体的质量提高。
(6)pH值 调基料pH值为7时,是鸡腿菇栽培最佳的酸碱度,过高过低均会发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一般生产中,为防止杂菌往往调pH值超过8,虽然不太适宜,但其菌丝体还是可以忍耐的,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培养料pH值会被菌丝自动调至7。
(7)覆土 鸡腿菇菌丝体布满培养料后,即使达到生理成熟,如果不予覆土处理,便永远不会出菇,这是鸡腿菇的重要特性之一。鸡腿菇子实体生长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覆土。覆土的作用主要是刺激和保湿,加上部分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等,可使鸡腿菇能顺利出菇、出好菇。
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①熟料栽培:培养料为棉籽壳90%,麦麸5%,石灰2%,磷肥2%,尿素0.5%,水130%,拌匀后装人17×33厘米塑料袋内,常规灭菌,待冷却后接菌种,移入25-30℃室内发菌,30天左右菌丝长透,即可栽培。栽培采用埋包法,即先在菌床上覆一层发酵料,厚10厘米左右,然后将脱袋的菌包横着排放于发酵料上,菌包横排之间的距离以15-20厘米为宜,然后再用发酵料填满菌包之间的空隙,再在菌包之上覆一层5厘米左右的发酵料即可。
②生料栽培:首先要进行堆肥。作物秸杆或残渣40%,干畜粪58%,石灰1%,普钙1%(不能用石膏),堆肥时要求室外平均气温不低于20℃时节,堆肥建堆时,于建堆前一天将秸杆切成30厘米小段,用水浸泡一天,干畜粪打碎后用清水拌湿,建堆时,先在地面铺一层宽2米,厚20厘米的秸杆适量浇水,踏实,至有少量水冒出为度。然后在秸杆上铺5-6厘米畜粪,并适当铺整平,如此分层加草、铺粪,每加一层粪草后,都要适当浇一些水,堆高1.5米左右,料堆的四周基本垂直,顶上呈龟背形,然后盖上草,以便保温保湿。为使发酵均匀,每隔一段时间要翻堆,改善通气状况,并补充辅料,调整水分,从建堆起,第6-6-6-5天,翻堆4次,整个发酵过程28天即可。所加辅料石灰在建堆时加,普钙在第一、二次翻堆时各加50%,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应结合翻堆喷施1000倍乐果,以杀死堆肥内残存的螨粪或虫卵。最后把发酵好的料铺于事先挖好的畦内,料厚10-15厘米,分三层播种,用种量为15%,栽培完毕,整平料面,并稍加压实。
稻草栽培鸡腿菇技术:
一、生料栽培配方可选用:稻草100千克、畜禽粪35千克、尿素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也可选用稻草100千克、米糠或麸皮5千克、碳酸钙2千克。稻草要事先粉碎,畜禽粪要干后过筛。将上述原料用1%-2%的石灰水拌匀,水分掌握在用手捏一把手缝见水滴为准,然后建堆。料堆以1米宽,1.2米高为宜。上面可以盖上塑料薄膜,待堆内温度升到60℃后,保持24小时后翻堆,再保持2-3天,即可铺床播种。床栽事先要做畦,畦底要用石灰消毒。畦与畦之间要做成波浪式,一般料的厚度为10-15厘米,按10-20%的用种量进行分层播种。播种完毕,上面盖5厘米左右的沙土,最上面也可以盖薄膜或报纸保湿。
二、熟料袋栽按照配方将原料对石灰水拌匀,标准和方法同生料栽培,不同的是不要堆捂就可以直接装入20-23厘米 45厘米 0.2毫米厚的乙烯筒料袋中。装袋时,先扎紧一头,边装边压实,然后再扎紧。装袋完毕即可灭菌。采用常压灭菌的,要保持10-12小时,最好是早晨烧,焖一夜再出锅。当料温降至30℃时,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两端可以换上塑料套环。接种后菌袋在18-30℃温度下培养。如料温过高,要及时通风降温。一般35-40天,菌丝即可长满。此时的菌袋即可准备脱袋覆土。
脱袋覆土的场所,以选在交通和管理都方便的地方为宜。利用蔬菜大棚或搭简易荫棚都行。脱袋后可以一切两段,直立排放,袋与袋之间留3厘米以上的空隙。为了便于管理和采收,宽度可掌握在1-1.2米,长度视棚的大小而定。覆土以50%的沙土,加40%腐殖质土、10%的石灰为宜。袋子周围的土要填满压实,填平菌袋后,浇足水,再盖表层土3-5厘米,最上面也可盖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
三、管理、采收出菇期间的温度应尽量控制在10-25℃,湿度保持在85-90%,并注意避光培养,散光出菇。如气温高、天气干燥,要每天喷水和定期通风。
鸡腿菇成熟速度快,要及时采收,以免自溶变黑失去食用价值。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除原覆盖的表土层及菇脚约2厘米厚的土。2-3潮后,不仅要去表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