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微博:书法研究(读帖与临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20 05:35:07

 

说到书法学习,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选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墨宝”(碑帖)可谓多矣,字体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一踏进“书法殿堂”,真有点头晕目眩,不知东西南北的感觉。我觉得:如果是初入门,且是自学,那在学习“中国书法史”的同时,就应该随着对书法史的发展了解,对不同时代、不同的书家、不同书体的碑帖,要有个基本全面的了解。第二步,根据你的性格、喜好,觉得自己偏爱哪类书体;又感觉得哪个帖好,看着即舒服又美观。那你就学它!当你选准了帖后,则进入了如何读帖的阶段。我在开始学书法时,选择的是墨皇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唐摹兰亭序三种》两个帖。我首先把这两个帖本用复印机进行了再加工。一是放大,放大到能挂到墙上,坐在一米开外,能欣赏的程度就行了。再就是缩小,把这两个帖本缩小到能时刻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方便拿出来看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很方便的“读帖”了。古人讲:学习要用“三余”。我呢,则效法行之。一是早上入厕,坐在马桶上看;二是上下班的通勤车上看,每天上下班有一个多小时可以利用哦。中午午饭后,有半小时休息时间,我就抓紧看。下了班或是星期天,只要家里没客人了。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了。坐在书房里,把大帖挂出来去看。那种“美”是语言无法形容的。那时的我,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啊!

如何读帖?有人说“看”帖和“读”帖一样,其实不然,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之遥。看,是一目十行, 走马观花,读,才是体味其中奥妙。读帖不能像看小说,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 “ 形质 ”,帖上的字的点画、结构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对于“字”,看它的提按 、顿挫 、疾徐 、藏露 、方圆的用笔技巧 。着重体会书家的 “ 笔力 ”。古人对此又叫 “骨力”或 “ 骨气 ”。但是,我们在“ 三余” 动手在宣纸上 “临” 有困难,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着画。也有叫“空临”。这样更易于反复体会每个字的用笔 。二是看每篇的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首尾相应,上下承接,左右顾盼,递相映带,参差错落,伸缩抑扬及和谐统一。其次,就是要熟记每一个字它的笔法。每周起码要记住一个字。这样时间久了,每个字都达到相当熟悉时,你再临帖或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渐领会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写帖时的 “气” 和 “神”。这里的“气”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的 “贯气”;一看 “形连”,即字与字之间的有形连接;二看 “引带”,即上个字的末笔与下个字的首笔锋芒是如何呼应的,也叫“意连”;三看“势连”,即字与字之间的俯仰顾盼,笔断意连是如何衔接的。至于“神”,由于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只能说一点点体会,就是书法史上每个书家都有每个书家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康有为讲过一句话“观千帖,方能帖”。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视野就开阔了。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断的相互比较,眼睛就会锐利起来,眼力自然就会增长。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 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 潜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有句话叫“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 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 读帖胜于临帖。学习古人,首先要继承和领略书法大家的各人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寻求变化。在领略的基础上去寻变化,时而久之日积月累,你的书技定会有所变化。读帖时,眼睛就是摄像头,心灵是消化器,手才是 “毛笔!” 以指代笔来勾画,是最有效的。读帖观察不细,从中也就悟不到运笔和用笔所在,就是没有读好!读帖,一定要做到字在心中,烂熟于心才行!“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只有“读”好“帖”。才能为 “临帖” 做好铺垫。有些碑帖, 我们不一定都去临, 但可以阅读, 从阅读中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 积少成多, 逐渐地吸收消化, 才能奔汇腕底, 充实于纸面, 自然会手随眼高, 眼使手灵。入于眼, 融于心, 出于手, 心手相应,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也不可能像有些专业的书法家那样,整天在书房里或工作室里 “ 又读又临 ” 再“创作 ”。所以说,只能是我们根据个人的自身条件去学习书法。“读帖” 方法很重要。方法对头,再加上你爱好书法,你就会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去“读帖”的。只要你爱书法,就会持之以恒。只要你去想,你去做,把读帖读好了,那么你书法学习就一定会有成效的。

       下来就是如何“临帖”了。对照原帖临,万万不可心急。一定要有耐心、慢慢来!!坐着和站着写都可以。我的体会是:临小楷,宜坐着;写拳头大的及以上的字,宜站着写。小楷最好也悬肘写。开始不要怕笔画写的不像。“临帖”先练的是手力、腕力和臂力。练到手拿起笔写起字来不抖后,再往“像”处去临。就是求“形似”了!每天能坚持1小时左右足矣!关键是能否坚持。临帖一练毅力;二练字;三练心性!开始悬肘把握不好轻重,是在所难免的。只有练一段时间就自然可以了。临帖需用功力,功力需要积练,积练需要臂力,而臂力又来自于实践与理念的积累。在练的过程中要不断琢磨怎样能想办法让笔听你的使唤,这是至关重要的!临帖时关键是掌握好“运腕”。腕力与指力的配合运用极为关键。此力来之于“心”,通过“肩”、“肘”、“腕”、“指”达于笔毫!其次必须要力求忠于原字形,不能随意加减。用心对待每一笔,并尽可能让每一笔的心态保持一致,万不可浮躁,须等心跳慢下来,再息神凝气片刻,方可开始。我在的办法是:坐下来不提笔就写。而是细读将要临的帖半小时左右之后,再濡笔蘸墨临之。临帖之始,当 “专一” 不移。临到能掌握好了,“背临” 也都能有模有样了,这叫“入贴”。之后再去选临名家;再去“意临”已临之贴,以多家补一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则为“出贴”。临帖之初,就怕 “朝三暮四” !不能见 “好” 就临,三天两头换帖。我在多年前就是如此,结果到头来一无是处,谁的也学不好! 临摹法帖,泛览一周必然感觉有“得”有“失”。便握管拟作,技痒不已。然后再阅,会心处则喜不胜收。 临帖时,起至宜分明,点画要圆满,笔形要完成,用笔要精到。仔细分析,身体力行,收获则会日积月累。关键是要找到一种 “感觉” !临帖,自己心里无数,则不易把字写好!

学习书法,夯实基本功很重要。但基本功从哪里来?就是要从“读帖”和“临帖”中来!要从一笔一画的长年累月的积累中锤炼而来!学习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力、臂力和腕力也非几个月可达到,绝对要有一至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读帖”和“临帖”就是 “练好心性” 。字如其人,心若浮躁,临帖时的字里行间就会暴露出来。通过一定时期的“磨练”,才会达到 “不温不火” 。 有人说写字属于 “童子功” 。此言差矣!学习不分老幼!写字不就是书法吗?否!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是艺术,而写字则不是。学书法,天分要有三分,悟性占到五分。余下的两分就是 “刻苦与勤奋” 了。学书法,应抱着 “陶冶性情,自我修为” 的心态。只有如此,方会 “有成而不骄,无功而不馁” 。还要排除杂念和干扰。“ 轻身静心 ”乃“读帖”和“临帖”的关键!心无杂念,思无邪念,笔墨之处自有一种豪放和正气,写出的字定会洒脱自如,端庄挺拔。“ 心清可除却妄念。神清可拒邪欲 ”。习字之人,心神不能专一,受缤纷的世界的干扰,杂陈五味入耳入脑,字则会随之走形,前功将尽弃尔!临帖能够认识到 “由眼而心,由心而手,悟而达物,物而启物 ” 则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书法更是如此,只有 “临帖” ,才能继承传统!只有继承,才能创新!读和临,既然是个 “修心养性” 的事情。那就愿意写,情愿写,坚持写,必有益处!说到 “过程” ,其实一个人在世上,不论做什么,获得愉悦快乐都是在过程里得到的。如同爬山,只有在爬的过程中,方感到山路弯弯,坡陡坎坷。才会悟到人生也不过就如此。真的到了山顶,那种所谓的 “胜利” 瞬间即逝,留在脑海里的最深刻的记忆,是爬山过程的体会与乐趣!读帖和临帖,就是要长期和“枯燥”打交道的。“ 苦 ”与 “ 乐 ” 是参半的。要想得到“乐”,必须先要 “ 吃苦 ”。愿与 “ 苦 ” 相伴,“ 乐在其中 ” !

古人曾就学书法的苦衷总结了 “五苦” ,说得是:初学之始,苦无师授,乃辗转相托,寻师访友,尚未逢知己,则不免遭冷遇。此一苦也。即学之后,笔墨纸砚,碑帖资料自不可少。虽行囊空涩,也要节衣缩食,以为临池之资。此二苦也。志学之年,人士应酬,家务社交,往返操劳。业余制暇,要忙中偷闲,用功于鸡鸣灯影之中。此三苦也。及稍有所成,丰才啬遇或不为世人所理解,见嗤与当今,命乖于一时。此四苦也。当其书成,久蛰思动,不甘寂寞,奔走于名人权威之间,冀得青睐,若事与愿违,数十年寒窗之苦,一旦付之东流,则五内交焚,回肠九转,忧心百结。此五苦也。今日读来,还是如此之贴切。学书法“读帖”与“临帖”首要的是要坚定信心。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心。其次就是学做人。学书法“读帖”与“临帖”,是有志于献身书法人一辈子的事,来不得半点的急躁,更不可半途而废。有个好的“心态”,加上有长期作战的打算;能耐住寂寞;慢慢来!这是学习书法的一剂良方。根据本人的读帖和临帖实践,有几点体会:

  一,临帖绝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起来临习几个小时,想不起来了几天都不动笔,那是绝对不行的。老话说的好:“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要自己给自己定个时间表。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得有所获。

二,在临帖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的 “ 读帖 ” 。很多人往往都不习惯读帖。拿来帖就临,根本不去分析和琢磨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古语道:“意在笔先”。不仅说的是创作,临帖也当如此。你连字的哪一笔是粗是细?哪边大哪边小?它的特征是什么?全然不知,怎么能把这个字临好?

三,在坚持临帖的基础上,切忌“贪多”。建议每日一字,记住记牢 !能够达到熟记字形、结构,能背临下来最好!这样,基础就会越来越牢固。一年下来,三百多字哦!三年下来,底子就不是一般的咯!

四,建议找个好的 “ 老师 ” 。老师有二:一是身边的书法老师。可及时指出你的不足和毛病,以免积重难返。二是 “ 帖 ” 和书法理论。现今很多人只注意 “ 帖 ”,而忽视了 “ 理论 ” 的学习。古代和当今的书论以及书法杂志、报刊和书法网站等一定要多去浏览。从古今的说法和实践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更好的指导正确“读帖”和“临帖”。

五,学习书法是要有个过程的,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的。千万不要 “ 急功近利 ” !把学习当成步入 “ 书法家 ” 的阶梯就不好了。如果真修炼到了 “ 书法家 ” 的地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是了。现在就给自己先定个框框,把包袱背起了, 负担太重! 喜欢书法,坚持数年,必有益处。 喜不喜欢书法?能否坚持下去? 有否学习的时间?具备这三点,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六,“读帖和“临帖”是夯实 “ 功力 ” 的过程。而 “ 功力 ” 一靠时间;二靠历练;三靠感悟才能逐步形成。“读帖“和临帖”,一要有心境,二是讲究环境,三是边练边思索,四是要“勤奋”。喜爱加积累,多看、多读、多练笔,则成矣!钻进去的话,就会感到书法世界 “ 博大精深,其乐无穷 ” !不是有句老话:天道酬勤吗!其实,学书法也就是 “ 玩 ” 啊!且是高品位的“玩”!既高雅,又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临帖的最高境界是 “ 心手合一 ” 。.达到此目标,不下一番苦功是决然不行的。

古人曾这样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鹜愈远。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这正是指导我们“读帖”和“临帖”的指导思想。学书法的确是个 “ 苦差事 ” ,青灯黄卷,寂寞孤独 !但它能让烦躁的人“心”安静下来,耐下性子来学,就算进了一步。对那些心平气静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深层次修为 ” !我们把别人用来 “ 打麻将 ” 和 “ 喝茶 ” 的时间,多多用来 “ 读帖 ”和 “ 临帖 ”,不仅锤炼品性和意志;且能够健身!何乐不为?学习书法,犹如历练人生,随着个人的努力,必然会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不停地奋斗才对。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追求!生世之时,唯有 “ 快乐 ” 与 “ 健康 ” 和 “ 享受 ” 属于自己。只有奋斗,才会有 “ 快乐 ” !而学习书法就是一件寻求“快乐”的事情。而“读帖”和“临帖”,不仅是书法创作的基石,也正是我们寻求精神和生理“快乐”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