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内科医院哪家好: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有效性初探 - 化学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0:34:29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有效性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发表日期:2010-7-8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有效性初探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展开论述,先由当前化学作业不能很好的体现有效性引出思考,然后阐述从增加归纳对比型、开放型、探究型、反思型作业等方面来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   化学作业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革新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比较沉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业和能力的双丰收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同时,合理布置课外学习目标、任务(作业),这样不仅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而且减少了学生作业量,更能有效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有效作业的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有它独特的功能。通过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对化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目前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化学“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是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重复操练,导致学生兴趣逐渐减退,作业不交、抄袭会时而出现。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也会逐渐丧失信心。这样的作业显然是无效的。如何提高化学作业有效性应从化学学科的特点着手。
1、作业体现分层性。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写一份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背诵元素符号、化合价口决、 金属活动动性等识记性作业。
2、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选题目时应精选一些以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关注生活。或选择具有较大开放度的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  
3、作业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试卷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化学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或布置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汽水、制作番茄电池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动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
4、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复习性。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在学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时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前几章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或者每隔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温习纠错本上曾经做错的题目。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四、提高化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在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下,化学作业除了要落实“双基”,更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我们设计的作业才能体现出有效性。
1、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推进作业的有效性
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学生对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的浓度搞不清楚,因此让学生从两者的概念、所要求的状态、计算公式、两者的联系等方面列表作比较。又如比较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三套装置的异同。通过对比学生会很容易理清相应的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设开放型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两类开放性作业: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如讲完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来出题。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假这些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不妨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令学生兴奋不已。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分子、原子便会迎刃而解的。
3、开展实践探究型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探究型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总复习阶段学习相对比较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提示学生从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现象来设计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第二天上课时和学生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出有效方案,然后根据这些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反思型作业,促进作业有效性的实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生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舞台。
素质教育的宗旨要牢记在心,二期课改的理念要烂熟于心。如果说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是减负工作这条河、素质教育这片海里的一颗闪烁跳跃的水分子,那么,希望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献计献策,为素质教育这汪海洋注入更多的智慧水分子!
                              主要参考文献
童宝康,张于君.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布置的功能与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