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有蛐蛐怎么驱赶:小朋友们都不能主动和老师、家长打招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7:00:32
小朋友们都不能主动和老师、家长打招呼。并且,还有的小朋友上课不和老师说就跑到厕所去小便了。

  我记得有一次,中班李老师有事不能来上课。园长就让我给中班看一看班。早上,我就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准备接待孩子们。但是,让我出呼意料的是早上小朋友来园时没有一个跟老师打招呼。我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时,小朋友也没有理我。这让我感到非常生气,我就走到班里气冲冲地说:“你们是不是好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到了幼儿园应该先和老师打招呼,怎么老师发现今天早上没有一个和老师打招呼的。”我话还没有说完,突然,李光琛小朋友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天天来幼儿园,天天能见到你。还用天天问好吗?我听了这话后心里感到非常生气和心痛,都快上大班的小朋友了怎么能说出这么不懂礼貌的话呢!针对这一个小朋友的行为,放学后留下了李光琛的妈妈和她说了李光琛在学校时对我说过的话和了解李光琛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说话没有礼貌呢!经过我问完李光琛的妈妈后,让我感到惊讶,家长根本没有拿孩子的礼貌问题当回事。居然,还说小孩子吗调皮一点是好事。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的。我当时就否定了家长的意思,并且和家长说:“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傲、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学校也是非常重要地。幼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基础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养成。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极为重要时期。并且和家长也说了一些关于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处和不能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害处。使家长充分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李光琛的妈妈听了我的话后也知道自己错了,并且说能积极配合学校想早日改掉李光琛的不好习惯。我听了家长说的话后非常感动,觉着家长也是通情达理地好家长,只是由于家长文化低不能及时了解怎样教育孩子。但家长能及时听从别人的观点并改正教育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敬佩地。

  所以,我要更重视和加强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呢?在这里我用了以下几点:

  一、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关系。且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这种关系应当说是越来越密切了。让幼儿的家长了解幼儿园,参与、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和让幼儿园发现家长的需求从而进行指导,以经成为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开放的特点更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的成长。幼儿的成长有依赖家庭与幼儿园,故教师必须明白每一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教导子女的独特方法。教师的任务,除了提供适合的幼儿学习经验外,也必须与家长一同负起协助幼儿成长的重任。学前儿童倘若能在幼儿园,在家庭得到适当的爱护和指导,在性格和心智上会有健康的发展,在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也能奠定下坚固的基础。所以,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幼儿上的合作愈来愈紧。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长期训练和强化的结果。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的意识。因此,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本班制订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请家长每日指导,督促幼儿去做,并要求家长全方位创设优良的家教环境,使幼儿在优良的家教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家长在家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另外,为了让家长与教师对幼儿进一致的教育,我还利用家教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彼此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时表扬强化和更全面地评定每一个幼儿。

  二、幼儿从身边环境教育开始

  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在幼儿中开展环境教育,是一个基础工程。幼儿是人类的未来,是明天地球的主人。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通过小班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而且在班里设置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自然角,在班里的墙壁上布置好文明礼貌的图画,随时让幼儿体验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的自豪感。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人施教,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教育形式,将环境教育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内容的歌曲,教育幼儿把所唱歌曲内容变成自己的行为。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讲一些反应环境及环境有关的故事,如《动物搬家》,《爸爸,别吸烟》,使幼儿了解不好的环境对动物及人的危害,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受到教育。

  四、榜样的力量

  苏联教育家乌申期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如: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门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再如,上课时有些幼儿坐姿不正确,教师只要作出挺胸、手放膝上的动作,幼儿就会摸仿老师,自然地让自己保持正确的坐姿。

  我相信,只要长者能够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一定会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谁都不怨自己的孩子成为希特勒式的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雷锋、赖宁式的好青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引导,我们班的幼儿已经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孩子们也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了,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