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川枫vs泽北:风月长留待君来——读留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13:21

[主题] 风月长留待君来——读留园

[主讲] 曹林娣教授

[时间] 2009年10月2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引言—三代园主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初为徐泰时(冏卿)之东园。徐泰时为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卿,那时的太仆寺是专门为皇家实施建筑的领导部门,徐泰时参与营造万历帝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
  清乾隆时归刘恕(蓉峰),官广西右江兵备道(广西右江军区的警备司令)。
  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苍凛之感,“前哲”韩文懿亦“尝以寒碧名其轩”,因易名“寒碧山庄”,又因地处花步里,又称“花步小筑”。
  清末同治十二年,盛康(旭人)购得此园,与李鸿章同科中举而为好友。其子盛宣怀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洋务派重臣,被称为中国商父。
  后留园叠遭侵华日军和国民党马队蹂躏,破败不堪。经过园林专家修复如旧。
  留园现有面积30余亩,花园占地28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庭院于一体,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园分中、东、北、西四部分。
  一 中部山水区
  从石库门入口至园中部“长留天地间”腰门一段曲廊,长仅50余米,一路曲折,空间或敞或幽,敛放得宜,并利用“蟹眼天井”,明暗交替,廊引人随,渐入佳景,引人入胜。
  后穿堂(即猢狲厅)挂有光绪丙子秋八月吴云题“留园”额,俞樾《留园记》:
  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园以待贤者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华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
  唐汪遵绝句《金谷》诗:“晋臣荣盛更谁过,常向阶前舞翠娥。香散艳消如一梦, 但留风月伴烟萝。”原指后来石崇没落,金谷园也随之湮没无闻。所以俞樾以为,现在留园所以没有湮没无闻,是造物者遇到了贤人,是造物者留此美景,独享游人。游客于此,也足可留连忘返了。 
  “开卷可千古,闭门即深山”,进入了中部山水园。这里空间处理堪为佳绝。
  “古木交柯”,原为园中十八景之一,原有古柏、女贞两枝连理树,皆苍劲虬曲,吟风振雪,

岁寒不凋,给人以坚贞劲节之感。惜老树枯死被砍伐,今翠柏、山茶系补植,意境荡然无存。
   “手卷额”“华步小筑”,为晚清朴学大师钱大昕(1728-1804)书额。
  北侧临水敞轩名“绿荫”,王个簃书额。以前轩东有老榉树遮日,西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夏日凭栏,阴凉可人。
  循廊北折至中部山水区,见明瑟楼南楼山“一梯云”,石峰巧妙地将山径隐没,人拾径而上,循径既有峰回路转之妙,又似乎有升天成仙之感。
  明瑟楼紧傍涵碧山房东侧,《水经注八?济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楼两面临水,三面矮墙设吴王靠,憩坐其中,恍如舟楫。
  楼侧地上铺地也可欣赏,有金鱼满塘(金玉满堂)、凤凰献瑞、麋鹿呈祥和仙鹤送寿等。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体建筑,刘氏时名“卷石山房”,盛氏改今名。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造。东与明瑟楼相接。隔池从北南望,明瑟楼犹如画舫前舱,涵碧山房犹如中舱,毗连的两座建筑构成了写意的画舫。
  行至西部爬山廊,廊壁嵌明代董汉策镌刻的“二王”法帖,留园700米长廊及墙上共存历代书家名帖379方,包括很多留园珍贵的史料,被誉为“留园法帖”,堪称一绝。
  廊西顶“闻木樨香轩”,取因闻桂香而悟禅道的禅宗公案故事名额,富有禅道理趣。悬集诗联一副:“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跨过石梁,北行至北廊“宋墨宝”处,有宋人墨宝多方。                     
  这里空廊蜿蜒,前至一楼,楼上“远翠阁”,楼下“自在处”,言心得自在之地,佛教语。
  阁前有明代牡丹花坛,石围栏上多生动的动物雕刻。
  池北假山以可亭为构图中心。山大亭小,对比中凸现亭之玲珑小巧。
  清池中的“小蓬莱”岛,是带有神仙色彩的园林造景。
  岛上曲桥东方亭“濠濮”,款署“林幽泉胜,禽鱼来亲,如在濠上,如临濮滨。昔人谓:会心处便自有濠濮间之想是也”,取《庄子?秋水》篇庄子濮水钓鱼和庄子和惠子濠梁问答之意。  清风池馆傍水池东侧而筑,开敞不设门窗,清风徐来,分外舒适,是苏州园林最小的轩。
  八角砖细腰门“曲谿”额,象征“流觞曲水”。
  此楼为南北走向的带形楼屋,单檐歇山造,实为沿墙界而设的廊的变体,起着分隔空间和“藏拙”的作用。
  楼上额“山色上楼多”,形象地描绘了若要饱览山色,须深入一步的观点。
  二 东部-建筑区
  “五峰仙馆”为为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硬山造,一称楠木厅,面阔五间,广达265平方米,享有“江南第一厅堂”美誉。明徐氏东园为“后乐堂”。清刘氏寒碧庄时扩建为“传经堂”,“藏先世图书其中”。盛康时更今名。清吴大澂书额。
  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假山为层状结构,玲珑峭削,藤挂峰石,松咬岩中,富有天然趣味。山有东西两洞,可循石径盘曲而上。
  馆前石阶堆叠讲究,属于苏州园林佳构。 
  五峰仙馆陈设精雅,书卷气很浓。
  五峰仙馆后院耳室书房“汲古得绠处”,钻研古籍得到长绳之地,哲理性题咏。
  五峰仙馆东侧:“还读我书斋”,是座安静闲适的封闭式庭院,二层小楼,坐西朝东,硬山造。
  五峰仙馆前庭西南楼额“西爽”,楼上飞罩匾额“思补”。
  五峰仙馆前庭东南鹤所,为养鹤的处所。
  折进一区精致小院,入门有半亭名“静中观”。
  朝南的书房“揖峰轩”,轩为两间半的小书房,座北朝南。轩北几孔洞窗与小天井中的树石组成一个个尺幅窗,刹是好看。
  轩前庭院中,湖石林立,秀美多姿。轩额透露了园主对这些湖石峰的热爱,“揖”字将湖石人情化,人与湖石若宾主相对,发生着感情的交流,妙趣陡生。
  小院名“石林”,实际就是为观赏湖石的小院。  院南小屋隐于树丛湖石之后,名“洞天一碧”,取宋米芾珍藏的奇石名之,意为神仙洞府中的别有一方碧绿天地。
  盛家在(1888~1891)年间新辟的东园,即今林泉耆硕之馆、东山丝竹、冠云峰、冠云楼、待云庵周围一带。
  林泉耆硕之馆是鸳鸯厅形式,面阔五间,四周有回廊,单檐歇山。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耆硕,指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意谓老人和隐士名流游憩之所,命意庄重典雅,韵致高远。
  南厅挂“奇石寿太古”额,北厅面对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和岫云峰。
  鸳鸯厅南有“东山丝竹”门额,意思是追慕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东山时的风流逸韵,陶情于丝竹管弦之乐。园主人爱好声乐,在此造了苏州第一戏厅,室内双层戏台,并以谢安之风流自许。
  馆北庭院中“冠云峰”居中,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是苏州最高的观赏独峰。为烘托主峰,两旁屏立配峰:一名“瑞云峰”,一名“岫云峰”,即峰峦入云之峰。
  冠云三峰南池名“浣云沼”,清流碧泉,三峰倒影在池中,恰如洗涤三峰之水,发人遐思。
  池西“冠云台”,有额“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直接取自《庄子?秋水》篇中庄、惠问答之句。北面冠云楼,原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正中墙上嵌有鱼化石一方,是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将鱼虾掩埋凝结而成的。
  三峰及鸳鸯厅东侧为盛氏家庵,以园主盛康之别号“待云”名。
  庵南有“亦不二亭”,“亦不二”,佛教语,言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此亭面对待云庵,原为学佛之所,故以名之。
  “冠云台”西为“佳晴喜雨快雪之亭”,面西,佳晴,取宋范成大“佳晴有新课”诗句;喜雨,取《春秋谷梁传》中“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句意;快雪,取自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三 北部-田园区
  界亭额“又一村”,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盛氏时这里一片菜畦、花坞,很有田园色彩。1953年改为花圃和盆景园,额取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
  北部建筑“小桃坞”,取意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意谓桃树成林,鲜草繁茂,人人丰衣足食,怡然自乐,不知世间有祸乱忧患的与世隔绝的乐土。
  四、西部—山林区
  从爬山廊南端的“别有天”是通往西部景区的小门,即今活泼泼地、至乐亭、舒啸亭等地,一片山林风光。
  活泼泼地是一座韵味隽永的临溪小榭,室内堂板、裙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图案、林和靖“放鹤图”、苏东坡“种竹图”、周茂叔(敦颐)“爱莲图”、倪云林“洗桐图”。
  小溪尽头廊壁有“缘溪行”额,取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
  此处空旷之地名“射圃”,应该是练习骑射之处,在苏州园林实属罕见。
  射圃中小亭名“君子所履”,见《诗经?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土山北亭名“至乐”,即无为之乐。出《庄子?至乐》。
  南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句意名“舒啸”。
  留园主建筑富丽堂皇,陈从周先生比之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拆下就不成篇章了,因此,不能见破败相。留园的布局紧凑,700米长廊将四部分串联成一体,空间分隔手法灵活,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上分合、曲直、明暗、虚实对比的手法,令人目不暇接。
  留园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