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15日天气预报:总有性罪犯痴迷不悟,为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50:47

总有性罪犯痴迷不悟,为啥?本文以笔者独特视角,深刻剖析性罪犯心理,通过调查验证,得出惊人结论。原作者笔调鲜活,思维缜密,用词大胆,不妨一看。

Tags:性犯罪 | 性强迫

文章:

总有性罪犯痴迷不悟,为啥?

科学生活网资深作家:史蒂芬?帕帕斯

2012年1月20日,东部时间下午4:16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43%的单身男青年有过一次或多次强迫女方的经历,以满足其性需要。该结果说明,男方进行性强迫,常见于青年之中,恶习若带至成年,结果将有所不同。

上述因素包括个性不同,及关于两性的老套思想——性别不同,成为受虐牺牲者的经历则相异。

研究人员安东尼?艾贝来自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他说:“我们倒像看看调查组中极端分子有哪些,有哪些人曾做过几次,但为之后悔,吸取经验,浪子回头”

针对男性群体不同,应用的具体的反性骚扰知识不同。研究人员当从调查结果中吸取经验,增进此方面理解。

强迫性性爱

据强奸、虐待和乱伦国家电视网络报道,每年平均有207,754名新增性骚扰受害者,数据还不包括12岁以下的受害者。尽管受害者不乏有男性存在,但多为女性受害者。

在调查研究中,只要调查者问及具体行为,而非乱贴标签,人们愿意承认是否受过性骚扰,甚至强奸,此点与常识相悖。换言之,要问“你是强奸犯么?”不大可能会得到肯定答案,但要问“是否在女方神志不清时,未征得同意,与其发生过性关系?”受访中定有人有一说一,好不意外。

而研究对象换为大学生,强迫性性行为便很常见。比如艾贝早期研究中,曾发现41%的男大学生承认,自己清楚曾强迫女方进行性活动,或进行其他性行为。2004年,曾有三位研究院密切注意着大一三个班的男生,待到大四毕业时得出结论,34.5%的男生曾受过性强迫。

艾贝告诫道:“上述行为并非完全与强奸的法律定义相符”有些行为确实如此,而有些则需从不同性行为来看,这其中包括言语欺凌,威胁,良心责备,而有些合法的行为也可带来伤害。

艾贝告诉生活科学网,“我认为大多数人的见解是‘这事儿不对,有悖伦理’而这并非教育青年人理解性行为的正确方式。”

性侵犯简介

艾贝表示,尽管此类不健康性行为常见于大学生中,却鲜有人调查共有多少人。她曾和同事在底特律进行过电话采访,受访者是18岁至35岁年龄段间的单身男士,并在过去两年间曾有过幽会经历。调查这组的原因是想看看,哪些人在约会现场还处在性行为“成年转型期”。

一年后,受访的男士每年接受了两项计算机指导调查,他们告诉该研究其约会及性经历,完成者得到50美元奖励。在愿意接受调查的470人中,90%的人在一年后完成了后续调查。

在最终到手的425份研究中,包含了所有个性简况,上至受访者的性史,下至对女性及酒精的看法,是否有过受虐牺牲者的经历。

该项研究结果与大学生那份的结果相似:性侵犯次数多,43%的男士的调查表明,自14岁起就有了性侵犯行为。而四分之一的参与者,在两次调查间这一年间曾有过性强迫行为。

研究发现:两次调查期间,有8%的人曾有强迫发生性接触行为,10%的人女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口头逼迫女方进行性行为,1.4%有过强奸企图,为5.4%的人有过强奸行为,通常受强奸之人,抑或身心受损抑或神志不清,成为牺牲者。

研究始末

艾贝与同事的兴趣不只在几项数据,还对不同情况做了如下对比。情况一:初次调查前后都有过性侵犯。(结果为18%)情况二:调查前有性侵犯,在两次调查间这一年间却无(结果为25%)。情况三:两次调查期间才开始性侵犯(结果为7.5%)。

无独有偶,2012年《犯罪心理学》元月刊中,有研究人员叙述道,不论在性侵略,还是在心理健康等测定变量中,性侵略惯犯都是最危险因素。

艾贝表示:“这类人群有着不幸的童年,受不过不同程度的虐待。性格特征易表现为:对他人冷淡,爱冒风险,犯罪率高,性伙伴多”。报道称,他们常常误解女方讯息,自认为女方想要发生性关系,此外还对女性持有强烈偏见。【解密6大性别迷思】

艾贝说:“人们会想,正因为因素各异,造成某些人利用他人完成自我企图,并且这类人成功几率高。如此说来,这种情况就与我们平时所见不谋而合”

这项时期一年的调查表明,曾有过性侵犯经历,后来收手的人被称为“暂时犯”。在第二次调查中,受访者表示曾放弃与性伴侣间的关系,且较少误解女性性目的。艾贝说,暂且没有恰当词语形容这种转变,不妨称之为“长大”。

艾贝说:“青少年及成年行事方式各异,却可以发生蜕变,成熟起来。这些人确也做过这些事情,但如果地点变更,时间变换,他们也就不一样咯。”

第三组,即那些在研究期间才有性侵略的人,看似“大器晚成”。长期研究表明,这组人酗酒日益严重,并坚信酒精促使人们性欲,此外,误解女性性动机也日益频繁。与“暂时犯”截然相反。

艾贝说:“当酒精与性混杂一起,这组人就变得盲目而行。

正因如此,这种内在抑或外在的压力,促使了性行为。当然,也有不少原因可来解释酒精可促使人们越界。”

防止性侵犯

艾贝表示,由于该项研究只花费一年时间,研究受访的男性生活也只是略见一斑,三组研究的概述只能说不甚完善。而调查表明,预防性侵犯或可采取不同方法。譬如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早期为虐待牺牲者的男性,第二种为青少年期间性顽固,后来慢慢醒悟。

艾贝评论道:“儿童早期遇到麻烦,大人应该介入,以免加剧负面情绪”

艾贝表示,程度较轻者,或会在青少年间有性侵略取向,他们将性看做征服的象征,或是给同性留下印象。 教育不乏是好对策。一项基于学校建成的课程——安全约会计划,无误地传递给孩子,何为健康的交往,何为准许。研究显示,上过该课程的高中生,今后性侵犯率下降。

艾贝与同事希望跟进调查那组底特律男士,看看一两年过后,性侵略取向可否有变化。

她评论道“当然,研究给了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很多提示。话说回来,了解不同年龄段所受压力越是详细,项目进展就越完善。”

关注生活科学网资深作者史蒂芬?帕帕斯,请在推特 @sipappas。关注《生活科学网》最新科学新闻发现,请在推特或脸谱 @live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