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美女吃软糖:“志”学论 王德忱 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2:06:01

 

 

“志” 学   论

 

王  德  忱   著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黑河市

 

邮箱:hlheihedechen@163.com

 

 

 

 

    目        录

 

 

一、“志”学思想的形成

二、志 - 志:德、气、敢、宽
      1、 - 志:德       2、 - 志:气      3、 - 志:敢      4、 - 志:宽三、志 - 智:学、才、谋、续       1、 - 智:学      2、 - 智:才      3、 - 智:谋      4、 - 智:续四、志 - 致:做、果、进、曲      1、 - 致:做      2、 - 致:果      3、 - 致:进      4、 - 致:曲五、“志”学理论的意义后记、三十多年的思索  

 

一、“志”学思想的形成

 

本人在孩童的时候总听人家讲鬼的故事,很可怕,就相信有鬼了!真的,走路时就常听身后有脚步声,鬼跟着呢,毛骨悚然;夜里眼前不时看见有人样的影子,是鬼!感觉中有鬼,那就确实有鬼了!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全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热潮,我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虽然理解的还不深刻全面,大约明白唯物主义是讲究实际的,唯心主义是自己的随意想法。无神论者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信鬼信神是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当然我要“唯物主义”了,从此不再相信有鬼!

果然,走路身后再没有鬼的脚步声了,黑夜里眼前也看不见鬼影了!感觉中的鬼全都消失了,而且后来我还敢深更半夜去传言有鬼的地方“探险”!这就说明一种意识的作用,一种精神的力量。从此,我便决心探索人生正确的思想,而指导人生的作为。

初中二年级时我真正研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研读,不是阅读,需要认真地分析它的精神实质。高中一年,研读了张恩慈的《认识与真理》等书籍,开始更广泛地探知世界与社会,认识人类的思想活动。这时候,我已经正式要进行文学创作了。如何认识世界,观察社会形势,分析人之间的生活关系,探索青年的前途,等等,这些问题我日夜在思考。到高二1974年初就“反潮流”了,学校停课,我不写大字报便辍学回乡了。于是我开始写长篇小说,同时还坚持数学、哲学等自学,坚持观察生活各方面的事情,坚持思考一些疑惑的问题。

参加生产队劳动之后,正赶上“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上级要求各小队都要有政治理论辅导员并办图书室。因为当时我经常看书学习写作,有点小名气,小队队长便命我为政治理论辅导员并负责办图书室。我们赶着马车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是书就买。然后这些书都放在我家里保管,我看书就方便了。

“批林批孔”么,首先是关于孔子的书,有一本书名叫《孔老二》,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弟兄排行第二在“五四运动”时叫他“孔老二”。当时主要批判他“克己复礼”及“仁者爱人”等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益就是知道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还有其它文献资料介绍法家、墨子、老子等等,有一定见解和主张形成自己一套理论的人被称为思想家。

不久我又被选为大队政治理论辅导员,并于1975年春(笔者即将20周岁)出席了“德都县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这次代表大会向代表们赠送了当时很有名气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杨荣国著。此书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孔子、墨子、子思、孟子、杨朱、庄子、慎到、老子、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等人的思想。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较

 

 

 

深刻、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

古代人可以将自己对社会活动、人生理念等独特的见解及主张形成一种观点,而作用于人们行为的思想准则;那么现实社会中不也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提倡人们意识行为去遵循么!如:正确认识自然的观念,正确从事社会活动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前途,等等。

于是,我对人生哲学,开始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现实形势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革命而工作”等等口号激动人心,但是“读书无用论”弥漫着社会,许许多多青年人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我本人家庭背景平平,出生在吉林省梨树县的一个偏僻农村,不过自少年意识到知识的作用,便发奋学习。如今只靠一般亲戚的人引荐迁居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更是人际关系陌生渺茫,自己的未来前程就只有靠自己去拼争!因而自己要有志气,用实际行动实现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是“志”?

 

 

 

可以说,对于志的概念一般认识还是狭义的。字词典的解释不过是“志向”及“志愿”,即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及做什么事情的意志和决心。要做大事情或干什么就一定能成功么?就事而事能成事么?常说“一个好汉十个帮,一道篱笆十个桩”。一个人要做成大事成为不凡人物需要多方面条件,自古来对这方面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初步认为,一个人立志要做成大事不是简单的志气就可以的,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即:抱负、智慧、能事。从1975年9月到12月总结写出日记形成了自己的“志”学思想体系:一、抱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为理想而奋斗坚定的决心及高贵的品行,包括“德、气、敢、宽”四个方面;二、智慧,学习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办法,包括“学、才、谋、续”四个方面;三、能事,成就大业的行为和本领,能做实事不怕困难,包括“做、果、进、曲”四个方面。一个有志气的人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有较高的知识才学,有吃苦耐劳能做实事的行动,方可成就大业。

1976年6月,我被德都县农业科特别调查考核,还突然一次谈话,相当于面试:数学、化学、农业常识等,决定调我到农业科属下科研所工作,但先去黑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训学习农业科研(实验设计、田间调查、及统计分析等)技术。学习4个月结束,我又被黑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留下参加编写“农业科学种田技术”丛书。我负责审稿、改稿及部分章节的编写,之后破例正式留用参加工作。从农村到城市,对生活更多地了解,对人群更广泛地接触,使我对“志”学理论更加延伸了多方面思索。后来又读了《富兰克林自传》(何恩春朱维举译)、《秋瑾》(郑云山著)、《王充哲学思想探索》(徐敏)、《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哲学思想》(马振铎著)等等书籍,并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 - 四卷、逐篇研读了第五卷,丰富了“志”学的思想理论。

最初宣传“志”学观点时并不受欢迎,不过被认为是夸夸其谈而已。因为当时知识青年下乡,学校不重视学习;批判“白专道路”,社会不重视知识;“铁饭碗、大锅饭”干好干赖都一样,一些人没有进取心。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重视科研、教育工作,这时侯我为高考青年补习数学、文学,再讲到“志”的理论才有人信服,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在宣讲“志”学理论的过程中,经过了更进一步体验和总结,才将 志 加上引号“志”作为人生事业志 的广义概念,它包含立志有远大的抱负、为实现抱负所必有的智慧、致力为达到目的的本领。更简要一些则以 志 代替了“抱负”,以 智 代替了“智慧”,以 致 代替了“能事”,即形成了“志” -  志、智、致表述体系。于是“志”学意义解释为:志 就是立志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智就是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一番大事业所具备的智慧、致 就是致力于成就一番大事业做实事的能力。或将“志”写为粗体字 ,表示为:- 志、智、致。后来有人称这一理论为“三学说”,或称为“全材学说”。

又过了几年,随着社会改革形势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有人不讲“前途”为“图钱”,有人不“向前看”而“向钱看”。思想的解放,使人们的行为更“个”性化了。从此我的“志”学论也就不再宣讲了。

时间过去三十年多了,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进行了更全面的思虑求索,更理智地确定“志”学论思想。现以“1975年笔记”为思想基础及后来进一步宣讲的论述整理出来,将这一思想理论阐发于世或许有益于他人。

“志”学论,——“三 学说”或“全材学说”,抛砖引玉之言,仅愿共勉!

 

二、志 - 志:德、气、敢、宽

 

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情在其理,事出有因。一个人生来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及感悟一定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在一般的条件下,大多数人只能是平平常常的图意过个好日子,这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现象。部分人企图强于别人,做一个有出息高人一等的人,这也算是正常的社会体现,应该肯定算是一般有志气的人。而真正的理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在某一方面决心成就业绩或创造奇迹,超乎寻常,这才可称得上为立大志的人。做大事,有好事也有坏事,那些干坏事的人不是我们称道的。所以我们提倡的“- 志”,是超越平常人能够取得不平常业绩的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做人首先要有一般的道德标准,提倡有更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作风正派,器宇轩昂,这是一种正义风度;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大无畏的勇气,敢作敢当,这是英雄气概的体现;心胸旷达,善良厚道,利己利人。所以,“ - 志:德、气、敢、宽”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思想准则。“- 志”,是明确一个人思想品质的标识,无论是一般的人还是立志要干大事的人,都应该遵循这个标准,展现自己美好的人生!

 

1、 - 志:德

 

德,即道德品质,做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在意识形态中,一般认为是做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

对于“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提倡追悼去世的父母及怀念久远的祖先会使民众趋于忠厚老实。孔子又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花言巧语会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要败坏大事情。前一个德是要控制民众的意念,后一个德是提倡统治者做事要有节制能更好的统治人民。墨子则要求王公大人“以德就列”,就是要以品德安排官位;并且“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要求王公大人的德是要对人民忠厚起来。

现在我们国家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现实社会对人们活动的行为要求,是提倡文明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们行为比较高的水准要求,“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目标,是一些人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可能达到的境界。但是,作为一般人的“德”不可能都是高水准的。所以在此阐述的“德”是整个社会性普遍的道德基础,是一般做人能够达到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行,不论从事什么社会活动都应该以“至少不损害他人利益”为行为理念,以“正义平等”为处世规范。一般人“至少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所作所为就应该给予肯定,做到“正义平等”就应该称道是好人了。

这样讲“德”就在常理之中了,比方中学生立志好好学习要考上名牌大学,商人立志做一笔大买卖多挣点钱,等等这都无可厚非为德。上好大学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多赚薪水成立个好家庭过好日子,这也应为有德;上好大学是为了将来为社会做出某一方面成就报效国家造福人民,这是美德;如果把计算机技术学得精深然后制造病毒等作案,这可就是品行败坏了,无德!商人也是,为自己赚钱也不失于德,贡献自己的能力为集体赚钱应为有德,赚钱为贡献社会便是美德,而赚钱中欺诈、违法等那就是缺德了。提倡以做事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德,这里的“他人”是虚指概念,某个自然人或集体若干人及社会相关不一定哪一个人。同样“利益”是指经济的、名誉的、情理的、正义的等等。不包括某些特殊的个人私生活,如常有的现象一个女孩被多个男孩所爱,但最后女孩只能选择一个男孩,伤害另一些男孩是避免不了的。

衡量德的标准,有其相对性、社会性、阶级性、时代性。相对性如一个人故意占了别人的便宜是无德,同样是这件事因当时某些原因等非故意占了别人的便宜这不失于德,如果发现了占别人便宜的错误及时主动的去纠正了则是美德了。社会性如西方社会子女18岁就要独立生活了,而在中国父母要照顾到子女成家立业,如果不这样旁人就会冷眼相向。阶级性如上面说的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倡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要善待一些维护统治者的长久利益为统治者之德,墨子虽不能说是完全站在被统治者的立场上但他毕竟有所偏向人民要求统治者对人民忠厚为德并且以此安排官位。时代性如封建社会特别注重生儿才能传宗接代否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新社会通过文明教育解放思想“生男生女都一样”。

有一句名言:“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以常常有人做好事不留名,这种精神是高贵的。但是,还有下一句话:“知恩不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同样是一种义气的精神。你做了帮助别人的好事,还是叫人家知道为好,否则人家会背上“是小人”的沉重包袱。留名不图报是君子,但是做了好事适当得到对方的酬谢也不失为德,还可能因此两者之间结为亲密好友,不更值得庆幸么!所以,做好事留名不是坏事。

许诺就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如果不履行其义务就是对别人的一种损害。说话要算数,成语有“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答应为别人办的事要负责任,记住一诺千金。说话不算话这不仅是无德的表现,也会使自己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信任。

- 志:德,当特别要立一方面志向决心要干大事的人,首先要明确所做的事一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利己损人的事不做,不利己害人的事也不做,损己且害人的事更不能做。这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当然,做人要有更良好的德行修养,使社会更文明进步提倡更高尚的美德,古代墨子说:有能力就要尽量帮助别人、有财物就要主动分给他人、有知识就要积极授教与人。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标准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 - 志:气

 

气,气魄,做事非凡的力度,但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必须同时具有涵养的大度。

要做大事的人首先就要有一种气势,有魄力展现自己的威严,这种风度对办成某一件事作用很大。那么,为什么还要有涵养呢?孔子说的“小不忍乱大谋”不论他的初衷如何,就客观上讲对于做事一时出现阻碍“忍”过去则能办成大事,何不忍住呢!“帅不可因怒兴师,将不可因愠恋战”这是有道理的。必要的“丢卒保车”是可取的,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不可忍让而丧失气节,不可辱害相关者或自己的利益。

真正“修炼”成为一个有气魄的人做大事有力度还要能有涵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认为需要具备下面一些自我的努力和客观的事态等条件:

(1)、知识水平。在一些人中,如果你的文凭最高,你就有优越感;如果你的水平最高,你就能应对挑战;如果你的技能最高,你就能一显身手。

(2)、见过世面。社会活动广泛、见过事情越多,你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能处理稳妥,胸有成竹。

(3)、历经磨练。经过艰难困苦、是非曲直的考验就会老练起来,对一些事要主动参与发挥作用而积累经验。

(4)、社会背景。如果你是这些人的领导者或主要人物,你的支持者占绝对优势或有一定的“后台”依靠,你当然就会理直气壮的讲话或做些什么。

(5)、必胜信心。凡事要有充分准备,分析到各种不利和有利的条件,有成功把握或应变对策。

做大事要有大的气魄,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成。一个人的气魄,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工作作风,只有在遵循公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的气魄所为才能是正当的。男人的气概,顶天立地,惊天地泣鬼神,建功立业。女人的气节,宁给好汉牵马坠镫,不为赖汉当祖宗,当然现实社会更多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这都体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与一人有气拿另人撒气,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了。还有的人对谁都不服气,一时与人斗气,就不可取了。争强好胜可以,但要正确认识自己,真的明白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差距,从自身发愤图强为好。

对待生死的问题,常常是一个人的壮烈的选择。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类:一、自然生命,生老病死的客观寿命;二、殒折生命,意外或事故的突然结果寿命;三、价值生命,为某一利益和事件付出的代价寿命。这里主要说价值生命的问题,因为它是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取向。人生价值观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的如“人为财死”,杀人害命被处极刑,自寻短见,等等,当然这是我们反对的。而正面的烈士,他们在生死关头舍身忘己,这种抉择是高贵豪迈的气概。还有很多人物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就是典范。我在二十多岁时宣扬过“人生相对论”,大意是:一个人把十五年时间要干的事业在十年内完成了,那么宁可活十年不活十五年;把十五年能吃的好东西在十年内享用完了,那么活十年就够了。青年人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老年人也要活出个精神头,老有所为,将自己的经验、技能传教给后人也是一份贡献。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生活要有朝气。

俗语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吐口吐沫都是钉”等,这体现出为人的豪迈气质。但是,名随实迁,势因时变。名,随实物的变化而变化,比方说“水”,零度以下它就是冰,加热蒸发它就是气,加热的气经过设备冷却它就是蒸馏水;势,因时不同而发生不同的情况,也就是一个人的性情在不同的事态条件下要有不同的应变,如你是一个领导干部时你就应该有一定的尊严去掌控局面,从领导岗位下来了你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勤劳苦干,做什么职业就具备什么作风,这也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必须练就的气质。

 

3、 - 志:敢

 

敢,有勇气做大事情,有胆量承担责任。

要做大事就要付出精力去做,勇敢去做。但所做之事常常是有风险的,谁也难能保证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可不去做永远不会有成功,所以敢做又要敢当,不患得患失。对于想要做的某一件事,为某一目标去奋斗,都要有一个清醒的思考,明确了前途就要义无反顾。当然,事态变化也要敢于及时修正方案,对万千世界有机敏的应变能力,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敢”和“气”常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气”是精神的,“敢”是行为的,有气魄才能有胆量,大胆的行动可以造成不可战胜的气势。常有的英雄人物在某种场合给对方以压倒一切的气概,镇静自若,迫使对方屈服。敢于与敌对的人作斗争又要讲究策略,才可取得较好的成功。

勇敢但不要鲁莽,带有风险的勇敢是迫于实情不得已而为之,不分青红皂白的鲁莽会酿成大祸。鲁莽的人一般来说是缺少文化修养,但有文化修养的人不一定总不发脾气。在应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也是必要的,要掌控好分寸,叫一些人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

人生最难的事情恐怕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虽说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一旦有谁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心里总不是滋味,羞觉不够面子,甚至难能不生怨恨。就是自己明知错了,也不愿公开承认。是不是敢于承认错误,这就需要自己去磨砺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及时地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可以使自己少犯一些错误或及时地做出改正锘误是正确的选择。

人的一生中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处理有时是最矛盾的,因为常常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发生矛盾,听父母的可能害了自己一生,不听父母的又不忍心叫老人伤情。自古来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不然!三不孝:儿女不分青红皂白只是听从,明知父母做错了事也不敢劝说阻止,使父母错上加错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最大的不孝;父母年迈,处境贫寒,自己却不去谋求俸禄或以勤劳耕作等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相比之下第一种不孝才为更重要,讲的是道理。如果你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事关你的前途大业,你就要坚定不移。如果不关紧要的事还是应该服从父母,因为父母懂得的道理必定比你多一些,况且孝敬为先、亲情为重。

与上级领导发生不同看法时,应该敢于提出来,但是要讲究点方式方法,一般不要执拗坚持,因为对你的发展会很不利,也可能领导有他涉及更多的关系考虑。尤其是军事上兵不厌诈,总指挥可能是用“错误”的行为诱骗敌方,而你抗“旨”就可能造成全局的失败。上级领导对下级敢于治理,法令严正,赏罚分明,这是开展工作的良好作风,有利实现各种工作任务的纪律保证。而领导者体现出大气风范,敢于以身作则,敢于公平正义,那么就会激起群众的信心。而领导干部官僚主义,独裁霸道,使群众敢怒不敢言,将会有一天无好下场,不怕祚的欢就怕拉清单。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能遭得起罪,却享不得了福;一些人在一起能吃苦战胜困难,却不能在一起分享成功的果实。“国破思良将”的时候你可以建功立业,而一旦形势好转为官者都喜欢迎合吹捧的人,乱世出英雄,盛世出奸臣;当“家贫思贤妻”时才有“丑妻近地家中宝”,而一旦富贵之日就可能“家花没有野花香”了,穷则思变,富而思淫。所以,你必须有所准备敢于自己独立门庭,或者是比较大的原则问题,你自己有确信的主见和不凡的本事,那就不怕与上级领导分道扬镳,时刻有能力另择高就,可能更有前程。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誓为明主者壮烈一死,不为昏君者宠幸一生。

孔子的“仁”包含一个“勇”,勇即勇敢。他说:厌恶宣扬别人过错的,厌恶居下而诽谤地位在上的,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厌恶果敢但不通事理的。可见,孔子不是提倡要做勇敢无畏的人,而是提醒这样的人不要超越“礼节”和“事理”。而这个“礼节”和“事理”以谁的观念为标识就是维护谁的利益。他的学生子贡这样说:厌恶抄袭别人知识当为自己的,厌恶不谦逊自为勇敢的,厌恶揭人短处以为直率的。子贡说的更具体一些,高傲不谦虚,自吹自擂,出风头显个人霸气,等等,这不是勇敢。这样说法倒符合普通情理。

而我们所提倡的“敢”是做事必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是面对邪恶正义凌然的行为,是为事业甘愿付出自己能力的奋斗精神!从前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剥削压迫被统治阶级,那种情况下讲阶级斗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必须是暴力行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法制(法律和制度)是治理社会的重要武器,法律和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德、保护人民利益的当然尺度,每个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和制度,遵循社会公德而不损害他人的各种利益。敢做敢为,不是胡做非为。提倡敢于向违法乱纪分子作斗争,敢于向不道德的现象作斗争,创造一个盛世美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和平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应该放开手脚,活跃思路,积极工作,大胆的去成就一番有意义的事业。

 

4、 - 志:宽

 

宽:为人处世豁达的心态和作风,宽容大度,宽厚大义,宽宏大量。在日常生活处事中或在相互非原则性争斗情况下提倡化解矛盾,有利人们之间平和交往。

孔子的“仁”也包含“宽”,他说:“宽则得众”,意思是统治者宽待被统治者则能使被统治者归顺统治者。孔子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宽”的,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统治者过于淫威,就会有反抗者不服从于他。而对于敌人一时的假慈假意不要上当,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要做坚决斗争的,要记住“农夫和蛇”的典故。“当仁不让”,在生意场上买卖双方或竞争对手之间有时也是要坚决不让步的,但鉴于事态利害关系也要不失时机适可而止。

往往统帅者的宽容可得以属下效力,如,三国里的曹操。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率领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了决斗。一开始局面对曹操特别不利,十有八九要败。这时有不少将领密信通敌企图投奔袁绍。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属下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采纳进谏,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曹操又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曹操取得了胜利之后,在袁绍帐中缴获了无数封通敌信件。曹操认为当时我都自身难保何况他们,于是将信件付之一炬以定人心。如果曹操把信打开都看了,一时生怒,可能要斩杀这些通敌将领,就是不杀他们这些通敌将领也会终日惶恐不安,早晚要逃去。曹操烧了通敌将领的信件,谁也不知谁通敌,这些将领就能心甘情愿听命于曹操麾下。这个事例可以提示我们,作为一个有谋略的上级领导,如果发现了下属偶尔犯了一个小错误,装作糊涂,不去揭穿他,不去批评他,但必须巧妙地暗示他,叫他心领神会可以起到奇妙的效果。

宽,体现于和善。在没有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条件下,依法治国,便有违法侵害人民利益的刑事犯罪与打击犯罪的矛盾。为减少这些矛盾,首先广泛深入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明教育使人能有一个良好品德的修养,达到言行和善,处事理性。有多少至理名言:“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领导对群众关怀,群众就会积极干好工作;个体老板对员工亲和,员工就会感激而贡献力量;为人对朋友善良,朋友也会帮助你。谁都有可能做错事的时候或做出与你对抗的言行,而你一怒便打击报复,这是最狭隘的心理表现,也是最常见的激化矛盾的恶意行为。以怨报怨,最后的结果大多为两败俱伤;以恩报怨,——当然不是无理屈服的——,可能结局更好。常说“同行是冤家”,其实处理好了可以“同行互利,共通有无”。有一句话说:君子不夺人所爱,不要看他人干什么赚钱了你就眼红去也干什么。我也曾经做过生意,开过饭店、经营过食杂店,还有酒厂、饲养场等,我对我的下属说,不要与邻近的商家竞争。结果成效很好,同行可以共通有无,协调发展。比方说他人卖包子赚钱你可以卖刀削面么。顾客各有所好,再说谁也不能总天天吃包子吧,改改口味吃吃你的刀削面,干稀互补,两家生意都火起来不好吗?这与军事上的三十六计“远交近攻”相反,是“近交远攻”,避开临近家的长处,取外地家的经验,两不相干,坦坦荡荡做事多好。

宽,体现于容让。在生活中人与人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往往会出现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人们在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时各有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如何妥善化解已有的矛盾,如何将当前产生的矛盾不至于升级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如何使即要发生的矛盾被遏止。解决矛盾需要人们树立一个高尚风格,能理智的控制事态,避免一时冲动酿造成追悔莫及的恶果。有时气话一时痛快却后果不可收拾,所以“话到舌尖留半句,得饶入处且饶人”,不要得寸进尺。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恩报怨化解前仇,一世安好。可能大家都熟知“六尺巷”的故事:相传从前一个宰相叫张英,他亲戚张家的邻居建筑房屋占了张家的三尺地界,张家人恼火了修书一封到京城,想要宰相帮着治服邻居。宰相看了来信回信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回信后,觉得张英说的对,三尺地皮算什么,便退让了三尺,邻家人见宰相张家如此胸怀,感激之下亦退让三尺。这中间就隔开六尺了,因而成了六尺巷,于是方便了更多的人通行。这件事成为了传世佳话。

宽,体现于大方。行为大方,不怯场,文明礼貌,这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锻炼,这样的人心境宽阔,办事的成功率会很高的。处事大方,不小气,舍得助人,豪爽的性格会得到世人敬慕,做人无私的表现常常会得到别人的大力支持。大方必须真诚,才能使人诚心相待。对待别人宽厚,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先有我为人人,才能有人人为我,将心比心换真情,知心亲友更欢心。嫉妒之心导致无事生非,是很要害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常会惹出祸端,给自己找麻烦。在人与入之间平时交往中,误会的现象是常有的,由于误解不能冷静生成大祸,而悔时已晚。

宽,体现于豁达。对自己要有一个开朗的心境。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当然,自求开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和社会阅历。一个人遇到愁事,别人劝说也是劝皮儿劝不了央儿,只有自己解劝自己,只要自己坚强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常存在心里不平衡的现象,互相攀比,这时就需要有正常的心态。比方说,只一个领导岗位有几个人竞争,可能都很优秀,谁都称职;但只能选一个,落选的就要想得开,否则自己堵心窝火,再闹情绪,就对自己的工作及精神都会很不利的。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一项发明对社会贡献很大,有的人一篇论文对社会影响很大,有的人组织能力强功劳很大,也有的人机遇好就赶上时候被提拔重

用了,等等。武松打死一只虎,名扬古今;李逵打死四只虎,却不为几人知晓。相比之下,李逵应该呼吁不平。但是,打虎与打虎的意义能一样么?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的一辈子和他人一辈子能是同样的一辈子么?所以说,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各方面的差别,打开心结就会畅快自然了。富在知足,贵在求退。不管干多大的事业若总不满足就总是心情低落黯然,家趁万贯还不则手段地敛财有什么趣味昵?人生一世,为成就事业艰苦奋斗,同时又愉快欢乐的生活,两全才是最好的选择。

宽宏待人,义得人忠;宽厚待人,易得人情;宽容待人,宜得人从。总之,好人有好报,好人得人心。

- 志,以“德”为纲,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守德这一基本的思想准则;以“敢”为烈,只有敢于去做大事才会有壮怀激烈的成功;以“气”为势,做事表现出大无畏的气势才能战胜困难或压倒一切;以“宽”为度,目光远大,心胸开阔,通情达理,乃为人开明之道。

 

三、志 - 智:学、才、谋、续

 

一个人从蒙童开始,逐渐的接受教育,积累知识,认识世界,到个人主见,这一切都是智慧形成的过程。越聪明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越要干大事的人更能立志发奋学习,志大才疏是不能成大器的。因而说“ - 智”是一个人所要做大事必要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 智”,首先是学,通过学习方能积累知识;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即体现出才华;干什么事胸有成竹或头头是道的方式方法则为谋略;在从事社会各方面活动中,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业绩或在某些事件之后能总结出新的理论,这些继而有利于未来的事业、工作及生活。所以明确“ - 智”的内涵,必须具有“学、才、谋、续”这四个方面本事,为一个人有志气的才能标志。

 

1、 - 智:学

 

一般地学,也就是正常的社会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而我这里讲的学,是立志为做大事业专门“学”的知识基础,比如想要成为作家的人就要打好文学基础,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观察社会形势体验人们生活了解人的性格、心理,等等。主动学习,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是一个人自尊心的强盛;发奋学习,是一个人远大目标的向往。学习好,取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作风等,所获知识水平决定事业成功的程度。

如何对待学习,自古以来警言甚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学而优则仕”这一句了,原意是什么不说,发展到最后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学习好了就能当官”。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事实上,学习好只是体现一种智力,是可能当官的一方面重要条件,但学习好的人不一定都适合当官的。就是当官的目的,毋庸讳言,有一点个人荣誉感和优越感是难以避免的,但私欲膨胀只是为“黄金屋”、“颜如玉”可能被人民所淘汰。学习知识为做一番事业是可取的,无论是为自己的光明前途还是为社会多贡献一些才智,都要树立一个人生美好的目标追求。

关于学习的典故或古训有很多。典故,如成语:囊荧映雷,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亮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看书。这些学习精神是可嘉的,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经济的、生理的、残疾的等)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存在,学习的毅力是一个人志气的体现,掌握好方法提高效率不至于非得是疲劳战术的身心折磨。古训,如荀子的《劝学篇》所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即积累少量的土多了就能成为山峰,风雨便可以从这里兴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说唐朝李白小时侯见一位老婆婆在河边石头上要将一根铁棍磨成针,老婆婆说只要天天磨铁棍总能越磨越细就成针了,他明白一个道理从此发奋读书。这也就是“知识在积累,聪明在学习”。

前面说过如果想要成为作家的人就要学好文学方面的知识,这只是一方面。其实,为某一理想的实现仅仅学习一方面的有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说当作家,文学这方面知识的深造是必要的,但还需要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历史等等,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写作,强化意识,扩展构思,行文通畅。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搞科研也是,科学工作者也要多学学文学方面的知识,起码对写论文有利。工作之余看看文学作品不仅增加生活情趣,还能软化脑筋,启发思路,开阔心境。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只需要一个人身体宽的道就够了;可是就给你一个人身体宽的独木桥你走起来试试?所以说要提倡博学多才,好像学的某些知识一生也没用上,但实际它对你的大脑智力开发起到了作用。当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还是必要的。无论重点学习哪一方面知识,我个人认为都应该重视学一学哲学,哲学为万科之本,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的综会。学好哲学或者懂得一些有利于明辨是非,搞文的它能指导你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搞理的它是你打开客观世界奥秘之门的钥匙。哲学深奥不好学,最好是从简明哲学史开始,由史实到理论容易感悟和掌握其精髓。

学习方法对于掌握知识的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这里简略谈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发现学习法: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还有:“温故而知新”,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刚学的知识不时的去复习一下更能牢固地掌握,经常温习过去的知识会发现更深刻的新道理。如果将以前学过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之类就当不知,不依照书本而是用自已的探索方法去研究证明或实验“发现”之,这样不仅能树立自己的自豪感,更能使原来的知识记忆牢固,还可开阔恩路联想到多方面问题,甚至有惊奇的创新。(二)、立体学习法:对同一方面的知识,可通过不同版本、不同编著者等的资料多遍学习,比较讲解不同的地方更能理解深刻。或者自己将不好记住的定义、概念等录制下来,在忙碌其它事物或吃饭时听听录音,这样可以一心二用,待听不听的大脑就有记忆了。也可将公式、图表等制成光盘在休息时看上几眼,反复看就有印象了。(三)、探察学习法:有时有的人对知识或技能是保密的,要学来不容易。在民间有“偷艺”一的说法,“学艺没有偷艺快”,偷又难能偷全,只能察觉某些环节,还需自己来思考完善。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思考,甚至要有独立的理解能力。将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那就更好了。学习的方法很多。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总之:学无止境。

提倡博学多才,利于自己有更广阔空间发展。知识少不易成器,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艺多不压身,多才多艺者门宽路阔,更易成就大业。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方法得当或精力充沛可能有多方面建树。有的人条件所限,就要有选择的重点精通某一方面知识,更能集中地展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所造诣。专家就是特长“钻研一门”,不要样样通、样样松,这山望那山高,到了那山把脚飘,最终一事无成。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偿自己的短处。在学习方面或平时处事不要以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常有的人好与他人比短处,说:“我比他强”或“他还不如我呢”,这很不好。要赞扬别人的长处,注意“说话不揭短,打仗不挠脸”,学会尊敬别人是一种高尚的作风。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孔子说: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即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喜欢做菜,在家常做的鸡蛋炒辣椒、炒西红柿、炒黄瓜等。一次到外单位食堂吃放,首次吃到鸡蛋炒木耳,挺好吃的,后来在家有时也做一做这道菜。有一次在市场上买菜,身边有两个小姑娘说,买个角瓜吧,好回去炒鸡蛋。我头一次听说角瓜炒鸡蛋,想了想也买个角瓜,也要回家炒鸡蛋试试。果真角瓜炒鸡蛋一吃也挺好吃的。所以说,只要留心用意随时都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要永远记住的至理名言。

 

2、 - 智:才

 

才,是聪明的展示,是智慧的体现,是行为的结果,是真实的业绩,是众人的称道。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取得的成功,就是才:才能、才智、才略、才华,这主要几个方面。

才能: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是具有知识的前提,知识的应用和发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如果死读书成为一个书呆子,读死书框框在书本里,这就几乎是废物了。一个人要有突出的办事能力,就要把学到的知识用活,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对于要做的事,一开始就要调查研究,从现象到本质深入了解,确定可行的方案,认真想好如何去做。这样就有把握实现预定的目标,也就展现出你做事的学识和才干,在人们中自然你就树立了声望。

才智:巧妙地运用知识,能机智地应对事务。对事物判断准确,社会见解超凡脱俗,处理问题反映敏锐。

据说当年有个外国记者问我们的周总理,中国有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但又不能不回答,周总理非常机智而幽默地答道:18元8角8分。因为那时后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合计就是“18元8角8分”。

还有三国时曹冲称象的故事:吴国送给魏国一只大象,曹操从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少?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常说谁聪明,脑瓜儿好使,这是自然的一种天赋。因为生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但是后天的努力也能相应的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些“机灵鬼”不务正业也是枉为了一生,愚者千虑也有一得!

才略:政治预见、军事战术、商业策划等才能,对各方面洞察秋毫,对事态发展变化能远虑深算。解决眼前的问题只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怎么预见。常言道:走一步看两步,未雨绸缪。远见是非凡的智慧。国民党反动派与共产党是死敌,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之后共产党提出了统一战线,又实现了国共合作。共产党在共同抗日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了广阔的根据地,实际就是占领地盘争取群众扩大势力。这不仅对抗日战争有利,也为最后打败了蒋介石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大气磅礴远见卓识的战略艺术。

都知道成语“卧薪尝胆”,这一典故是说公元前497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住在吴王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勾践百般讨好夫差,后来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就把勾践放回越国。可是勾践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在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到吃饭的时候尝一尝苦滋味。经过十年的发展,越国终于由弱变强,最后打败了吴国。有句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就是说做事要从长计议,不要计较一时得失或个人恩怨。如果能将“仇”化解了更有利的话还是化干戈为玉帛为好。

才华:文学、艺术等的才能。古人对才的概括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作为专业人士当然要达到较高的造诣,如作家、画家、戏剧演员、雕塑工匠等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才气。而对于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员也应该具备一些才情有利于事业和生活,如果你会唱京剧在工作间隙喊上几嗓子就能缓解疲劳或放松紧张情绪,如果你会作诗在与朋友游览名胜的时候吟诵一首会增加情趣,如果你会下棋在闲暇之时与朋友对弈切磋一番会有益交流感情。文学、艺术可陶冶人的情操,可使人的想象力丰富起来,有益于激发干大事业的才思。那么,达到什么程度才能是有才华的标志呢?都知道唐诗三百首,如果你读了唐诗三百首,能够理解背诵,这算有了知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真的能自作一些诗了,这算是有了学问。熟读唐诗并与其它所学融会贯通,能激情创作更有新意的诗作了,这时才可说是才识了。如果能创作出超凡脱俗的诗,那就是才华了。才华体现在一个人知识非凡的实用能力。

 

3、 - 智:谋

 

一个人一生要做什么事都需要事先进行一定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命运的开始。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做什么事,一是自己生活的兴趣爱好即志向,二是某些事态的引诱强迫去争气,但无论如何都要广泛了解有关条件并对多方面因素深思熟虑。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具体的打算,确定行动计划,掌控发展步骤,直至最后达到预期的目的。

能确定一件事怎么做,如何去做,这是主意。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主意也有低下的或高明的,也有不成熟的或非常完善的。遇事多征求大家的意见,人多办法多,取长补短就能拿出好主意。有了好主意才可做好事情。

一些人开会商议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提倡群策群力,拿出最佳方案、确定实施步骤,使一个团体能够协调有序地完成任务。为了防备事态变化,还要有预备方案,有备无患。个人主意和集体方案,这都是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是一般的预想、规划,当然这也是一个人或一个领导者的智慧体现,但这不是谋略。“谋”,具有更深算的计谋和策略,体现超越一般人的机智和道法,能够出奇制胜或取得重大的业绩,获得非凡的声望。

说起计谋都会想到《三国演义》,“三国都是计”。首当诸葛亮,还有庞统、司马懿,等等。其实,从孙子兵法古往今来,在战争中用计谋的范例灵活多变,数不胜数。在商业买卖之间,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常生活中略施小计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孩子经常玩的“抓人游戏”。一帮孩子平均分成两伙儿,一伙儿先跑,另一伙儿抓,抓的将被抓的都抓住了就算赢,否则就输了。有一次,我是被抓的那伙儿,抓我的孩子们围追堵截,我就要被抓住了。我的前面一户人家有一条大黄狗,出了名的厉害,谁都怕,我想要是跑向那里就谁也不敢抓我了。可是那狗要是咬我怎么办?这时我灵机一动,解下我的腰带。——现在不得不多说几句,那时候孩子们都羡慕解放军,解放军都扎着腰带,我们都以扎着解放军似的腰带为荣。腰带是黄色线织的,两头都是铁的。——我将腰带用一只手像是钢鞭围着身子抡,跑去有大黄狗的家门口,追我的那伙孩子被吓住了,有的早退一边躲起来了。果真大黄狗冲了出来,这时我只得沉着应对。腰带抡起来是看不见的,那狗当然看不见,但我是清楚地。我将那一铁头打向大黄狗的脑袋,狗“呕”一声竖了竖腿“嗷嗷”的逃跑了。从此以后,那条黄狗再见我多远就怕得吟吟的夹着尾巴跑开。

计谋主要是某一意念的策划,策略主要是某一方法的行为,有时是分不清楚的,计谋需要方法实施,策略需要意念指导。策略有时体现不能直接,需要委婉。比如,对别人提不同意见,直说可能会搞僵,可以婉转一些,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在现实工作中,也有这方面很好的实例。比如领导艺术,——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与我谈一次话,他说:当班干部,不是什么事都叫你一个人去做,你只需要带头把同学积极性调动起来,同学们去干了,你就要在后面观察情况。事后做好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要有明确的结论,同学们才能对你折服,以后有些事同学就先于你去干了,用不着你事事都得去做。尤其是你在观察中能发现谁是什么样的人,以后怎么用他。老师的一番话我一生铭记在心。——这一方法,后来在工作中许多次我都应用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谋略,坏人用到坏事上,就是恶谋或阴谋了。恶谋,做坏事的计划,坏人是常有的,要与坏人的行为做斗争就要有准备随时预防坏人的罪恶企图。阴谋,暗处要谋害别人的诡计,更加险恶。常常坏人的加害不可预料:“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就是“名剑好躲,暗箭难防”。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注意经常提醒一下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必要的。时刻留心人际之间的微妙关系变化,常有些防犯意识,用自己的敏锐智觉识破坏人的用意与阴谋。但也不要疑心太重,总是小肚鸡肠,怀疑一切很可能会伤害好人的,“疑人偷斧”或“杯弓蛇影”就自讨没趣了。

 

4、 - 智:续

 

续:在做完某些事后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认识水平上要有所提高,在理论上要更高的建树,用新的思想指导未来的行动。

首先,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对于一个人的观念要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应做有预见的弄潮儿。只有走在社会变革前面的人,是做成大事业的特优机遇。新观念就要与众不同,随大溜做事是永远不能出人头地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敢于经商做买卖的都发了家,思想不解放的人还束缚在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一保守的意识中踌躇观看,最后只能是劳望人家富了而自己只能兴叹怨悔罢了。但是,前有车后有辙,受到启发之后自己从此做起就不晚,未来发展空间是永远存在的。

做完每一件事,都要认真想一想,哪儿错了,哪儿对了,哪儿还有不足。错了就要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了以后还要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如何改善。不断地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保持奋斗进取的心态,便可突破原水平更能提高。

对于科学技术,是存在无止境创新的。常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认真的去做事,一丝不苟的去研究,难关就能被攻克,成功就能实现,胜利就在眼前!只要探索就会有收获,新的硕果会在辛劳中闪现。我有一个发现数学定理的事例。1977年,有一位农村生产队长来我们单位学习,他向我讲述并请教一个问题。他说:我们青年点窗前有一片小园子,让他们挖一挖种点儿菜。他们谁也不挖,我一气就把这块地大致分成三块,叫他们一个寝室挖一块。挖完他们还计较地块分的不均。因为地是梯形,小边7米,大边21米,高15米,怎样把高分成三份面积能平均,到老谁也没算出来。我知道后也考虑了很长时间,终于用化为三角形的方法解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停止,能不能推导出一个梯形截面积的公式呢?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得到一个结论:梯形平行于底的截线所截的梯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平方差之比。后来经过核对大量的相关资料,查阅到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1592年所著的《算法统宗》里有“梯田截积歌”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描述的“公式”没有达到最简程度,还不是定理。而我的结果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成为是新发现的定理。之后我又借鉴这种方法用于圆台、棱台截体积,也得出了定理。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超越老师、徒弟强过师傅这是很自然的事。现在有一句顺口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自古就有“后生可畏”的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会有新的观念形成;随着科学的发展,就会有新的理论产生;随着事态的变化,就会有新的结果呈现。所以,时刻都有发展机遇。尤其是要使现实的青年人认识到这一点,自立、自强,自信就能学有所成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

- 智:以“学”为先,博学才能多才,更多精通与自己事业相关的知识,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以“才”为道,真才实学且学以致用才可发挥作用并展示自己的本领;以“谋”为理,有智谋有策略就可顺理成章的实现自己愿望;以“续”为长,发挥总结新的经验理论指导未来的行为,使自己不断开创新的业绩。

 

四、志 - 致:做、果、进、曲

 

致;字词典的解释是“绘与”、“使达到”、“集中某个方面的力量和意志”等。在这里综合字词典原义,赋予新的特殊含义即为:致力要做成想要做的事情,更深一层的解释就是要实现自己志向、理想、愿望的谋略,达到自己追求、目的、意图的行动。有志向,有理想,有愿望只是一个基础,而要完成这些追求、目的、意图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学知识,有才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有胆量,不怕风险,有充分的把握不失时机,做什么不要优柔寡断。在小有成功之时不要沾沾自喜,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进取心就能不断的向前发展。当然,前进的路不会都是平坦笔直的,什么事情不会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应该敢于面对,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就会有希望的未来成功的喜悦。“致”,就是要达到目的!

 

1、 - 致:做

 

都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有很多人是常立志,动不动就说,明天我就要干什么什么大事了,惊天动地;可是过后问他干成什么了?他什么也没干。前人有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做什么事都有个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要做大事的人,是要有一个恒心的。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不要“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大道理常常蕴含在小事情之中,从小事做起,方能磨练自己。古代有一个少年,自己住的一间小屋子,弄得凌乱不堪。他的父亲生气批评他,他却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治理天下为重,还在乎一间小屋子吗?父亲又怒说:你自己住的地方都搞不好,还能去治理天下吗?这话是有道理的,小事做不好,能做好大事么!想要当好一个班长,先要当好一个士兵。做任何事情,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军事上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有成功的把握了。所以,从一些小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就能为做大事打下基础。从平日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小事就能变成大事。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一个大书法家,想求得他的字很难。可是,在他们家处一个背人的地方常有人不检点在此小便,这书法家烦恼就写了几个字贴到那里,字是“不可随处小便”。一个人见了喜出望外把字揭了回去从新剪接了一下,则为“小处不可随便”,成为至理名言,其不变成了大事!最可怕的是,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来,怨天尤人,哀哉!

做实事,不要叶公好龙纸上谈兵。过去小学课本有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很说明问题。大意是: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一只蜻蜓飞来了,蜻蜓真好玩,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这时猫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刚又坐到河边钓鱼,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小猫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更大的鱼,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没钓着?”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很难为情,于是就一心一意的钓鱼了。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象没有看见一样。不一会儿小猫钓上来一条大鱼!这个故事说明做什么事就要精力集中,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说到做到,不要说了不算弄虚作假。一诺千金,不要答应别人的事不履行失信于人。实实在在,不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面对现实,不要这山望那山高。有始至终,不要虎头蛇尾。应变则变,不要不创南墙不回头。宁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为树。多孝敬师傅,就能多学到真本事。大张旗鼓,光明磊落,明人不做暗事。但有些保密的事天机不可泄露,千万不要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

要善于适应现实,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幻想只能是一枕黄粱。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变数的,不是你学的知识就有你一生的职业,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我可以用我的经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我少年时想要成为作家,1974年“反潮流”我不写大字报高二辍学回乡写长篇小说。后参加生产队劳动,“批林批孔”运动需要我做政治理论辅导员,我讲政治理论委婉的不与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形势相冲突,却又维护了广大群众“小经济”的生活利益,并获得县“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本著“志”学的思想体系。县农业科又选送我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学习农业科研技术,我又被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留下编写农业技术丛书,担任审稿及部分章节编写,之后留用参加科研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单位又派我为返城下乡知识青年(主要是单位职工子女)做业余辅导,于是我又钻研数学并写了300千字的讲稿,后来精简到10.8千字出版了《初等数学若干问题新解》,并从此开始研究费马猜想“美妙证明”。1982年单位又调我到财务工作,后来任财务科长。在此种情况下,不同版本不同作者的《会计原理》我就学了十几本,于1993年、1995年分别考取了会计师[会计(预算)、会计(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论文在国家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中国农学会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分会一等奖,工作及其它论文多次受地区(市级)及县(处级)等奖励。一个人谋求生活的职业凭自己偏爱选择道路是狭隘的,适应社会需要前途是宽广的。

我再讲一个我更实际的例子:我小时候常看到谁家两口子一吵架女的就好往娘家跑,男的不会做饭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想我要学会做饭。二十多岁来城里工作单身,谁家有大事小情我就去帮忙做菜。后来我又负责单位职工食堂工作,我就经常去帮厨,又买了很多菜谱的书好生学烹调技术。结果真的应了小时候的想法,自己有一个嗜好爱喝酒,妻子反对是不会想着给你安排酒肴的。不怕,我自己天天买菜做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做,随心所愿,看这潇洒不潇洒!我最爱听的一首歌曲就是《潇洒走一回》,自己活个潇洒,好不好?

 

2、 - 致:果

 

果,即果断。有句名言: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应该做到:是非分明,雷厉风行。不要迟疑不决误了大事,不要拖泥带水好事做不成。

果断,办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失时机就能有把握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为特点是人的天性,有的人走路风风火火,有的人走路慢慢腾腾,性格对一个人做事态度有重要的影响。该办的不及时,就会夜长梦多,日久生变。知识修养、社会经验、气魄胆量更是决定一个人办事的力度。做事果敢决断是一个人气质的良好风格。但它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融于社会的磨练,体会到做事果敢决断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把握自己行为方向调整自己做事方法,就能养成果断的做事性格作风。

果断,要对事物有明确的理性分辨能力,不要妄下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才能妥当。作为领导者不要混、不要昏,普通人不要见利忘义,无私才能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做人,无畏才能做到为事果敢利落。当然,谁都可能一时对某些事有过错,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如果对待错误只是悔恨沉迷,那么蹂躏的是自己良心;如果不思悔改,丧失的是自己的道德。有错误要大胆面对勇敢承认,立即改正才是前途光明的选择。

果断也不是要急于行事,欲速则不达。忍时则忍,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司马懿装病的故事:曹操族孙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曹爽虽然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不如司马懿。后来曹爽利用魏少帝曹芳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削弱他的实力。司马懿自有打算,再说他年纪也确实已高,就以有病为借口不上朝了。司马懿生病,正合曹爽的心意。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他们一出皇城,司马懿就没病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知道情况后也无可奈何。最后司马懿将曹爽一伙人全部处死,魏国的政权实际上已经是司马懿父子的了。

果断更不要盲目行事,不要一时恼火“英雄一怒为红颜”。事要三思而后行,考虑稳妥,抉择上策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有些事情受条件、处境、利害关系等限制,做出最后决定很难。这时就有一个决心和狠心的问题,决心是可取的,狠心一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但狠心可能存在对别人的伤害。要善良之心,不要狠毒之意。有一句话“无毒不丈夫”,还有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做事要考虑后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药无处可买。狠心常常不是果断,会失去理智和道德。

 

3、 - 致:进

 

进,即进取,要有所创新、发展。“ - 致:进”与“ – 智:续”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进”是行为,产生物质;“续”是探索,形成理论。一般来说,随着开创事业的过程,就可能形成新的思想理念。古有谚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有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讲“心”,精神;一个讲“攀”,实践。

运动着的事物总要出现新的状态。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技术要提高。这就需要人们努力工作,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创造业绩。都知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跑的快但它却去睡觉了,乌龟爬的慢可它一直坚持爬先到了终点。类似这个典故的有一实例:过去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年五月节前,一座小城两家车都去倒运粽叶,当然互相不知晓。返回的时候一家人觉得累了,也快到家了,途中天黑了就找旅店休息休息。另一辆车则连夜赶回,到家马不停蹄一清早就把粽叶向各个小店批发完了。那辆途中住店的车下午到家,粽叶却卖不出去了。脚前脚后,一赚一赔,先于一步就是胜利。要有幸福生活首先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坚持奋斗把事情做好。生产发展了,经济搞活了,生活条件就能得以改善。

怨天尤人,畏手畏脚,墨守常规,是不可能创造出什么业绩来的。当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循序渐进,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必要提示一下应该学学“系统工程理论”,对工作、学习、生活等能够协调安排,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取得多方面更大的功效。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以后,把目光放得远一点,留得未来退却或发展的空间,这就是说败有退路进有出路。往往嫉妒心不服谁,好争强斗气把事做绝,会既无退路又无出路,使当事者处于尴尬境遇,这不是“进”的畴略,应该端正自己态度克服此类错误。

相同的一件事,遇到不同的情况,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要留心每个细小的环节,就可能在一般的事物中发现不一般的问题,得到异常的收获。比如肥皂的发明:在古埃及的时候,一次皇宫里国王宴请宾客,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忙中出错,有位厨师不慎将油洒到炭灰里。一时这位厨师很害怕,就趁人没注意将混有油脂的炭灰捧到一边去了。当他完事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光滑干净。由此他很奇怪,就请别的伙伴也用混有油脂的炭灰来试。结果大家的手都洗得很光滑干净。这件事被国王知道了,引起了他的重视,令人按照这个厨师的方法制造混有油脂的炭灰来洗手,就这样发明了肥皂。

停留的脚步再宽的路也无路,向前迈进一步就可能金砖铺路。只要开动脑筋,抓住机遇,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发现,就可能创造新的业绩。

 

4、 - 致:曲

 

曲:曲折,复杂而不顺利,遭到困难或失败,遇到痛苦或不幸。生活中的曲折是常有的,关键是保持对前程希望与光明的信念,战胜困难的精神与走出困境的决心,转败为胜的策略,扭转不利局面的措施。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是千头万绪的,生活是苦辣酸甜的,奋斗是艰难辛劳的。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什么事都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曲折在所难免。就一些名言名句就可以揭示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言可畏,跳进黄河洗不清。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老实人被人欺,老实马被人骑。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三穷三富过到老。落难之时,众叛亲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有“门庭若市”之时,就有“门庭冷落”之日。虎落平原遭犬欺,落配凤凰不如鸡。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将军死马有人抬,将军死了没人埋。往昔阶下囚,今朝人上人。……

具体的危险与磨难恐怕谁都经历过,事例很多:有精神上的挫折,如失恋;有生活日常的失利,如丢了钱包;有物质上的难处,如做生意赔了本钱;有人情上的遗憾,如得罪了谁;有工作上的不顺,如没有被提升;有生理上的缺欠,如残疾多病;有意想不到的灾难,如车祸;有事业上的打击,如做什么没能成功;等等。一些是客观上的原因,更有时是自己的失误。如何对待这些不幸和困难,就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和意志了,由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也是举不枚举的。信心,是战胜不幸伤痛的精神支柱;坚强,是走出困难境域的力量。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有应对的最佳措施,敢于迎接挑战。不要失望,不要绝望,即使是某一具体的事一时没有成功或彻底失败了,也不要一蹶不振丧失勇气。打起精神,从头再来。人生对前程总是要有美好追求的,寻找希望看到光明。在哪儿摔倒就在那儿爬起来是一种豪迈,不妨换一种适合的做法取得成功也是大气。

不要幻想意外发财,不要依赖别人一步登天,要靠自己的努力。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对着挫折不退却,渡过难关,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当然,不要不可为而为之,必要时选择放弃也是缓解挫折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方说,做一桩买卖,进的货就要赔了,必须舍得赔钱甩货,能收回一些本钱,然后再做计议。

总之,面对失败、困难、危险,要神情冷静、态度正确、决不消极。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要理智、要清醒,要尽快地分析其原因,教训是最真实的老师。有一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种无奈而被动的态度。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应该积极沉着应对,要有计谋临危不乱,怎样主动出击,怎样亡羊补牢,怎样避重就轻,怎样卷土重来,尽快形成新的方案,解决问题是战胜曲折积极的精神力量。

- 致:以“做”为本,再好的意愿、想法只有认真去做才能实现;以“果”为速,抓住时机行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以“进”为标,奋发图强就会创造丰硕的成果,进取就会有未来更好的收获;以“曲”为训,挫折和失败不要丧失信心,找出原因攻克难关,胜利就在前方。

 

五、“志”学理论的意义

 

无论什么时代,社会的形势变化有多大,人们的社会活动总是要时刻自然存在的,作为一个人不可不在社会活动中各自充当一个角色。那么,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个好人,就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怎样做人,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就需要有指路的明灯。

数百年来广为人知的《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简单的理解就是:人生下来(除生理缺陷)基本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从性质上没什么多大区别。但是,从孩童都不懂事到董事,由于环境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以及经历的不同,就会各自形成不同的人生未来。所以《三字经》又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再好的一块玉石材料不经过加工,就不会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一个人少壮不努力不学无术就不会有知识明白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大好前程。为人应该:奋发起,早立志,学本领,干大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虽然已有了个人一定的观念,但是避免不了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事,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意识。历史证明,正义的思想理念将是永远光辉灿烂的!现实也好,未来也好,有生命的人就要追求有生命的意义。因而,提倡“ – 志、智、致”的论点,可能对更多的人有一些参考,有一些启示,有一些振奋。

最后,让我们用一个故事来结束本文吧,是一个自古流传很著名的典故。但是,在此将这个典故换一个角度改写成为小说,是真是假任由各自理解吧。

 

苏 秦 三 还 乡(典故小说)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刺股悬梁”,刺股说的是苏秦读书困倦疲惫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坚持继续学习;悬梁是指孙敬好学,劳乏瞌睡时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悬吊在屋梁之上,朝夕用心读书。这是古往今来力劝青年人读书向上的典故。我们撇开这些勤学苦读不说,单说与苏秦“刺股”发奋读书有关的三次还乡。相传当年苏秦三次离家,三次返回,好不炎凉悲欢。

苏秦,古代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人。他出身农家,小时候没什么学识,但他却胸怀大志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直到少年十几岁时他才千里迢迢去鬼谷山拜见鬼谷子为师。鬼谷子,何许人也?鬼谷子,自称鬼谷先生,学识渊博,道法深厚。与苏秦一起前往拜鬼谷子为师的还有庞涓、孙膑、张仪三人。几年后庞涓和孙膑先后学成下山去了,求得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苏秦与张仪看到两位师兄都下山有了前程,也向师傅请求要下山。鬼谷子不同意,但执拗不过也只好应允,临行前师傅送给二人各一本《太公阴符篇》的书,并嘱咐以后若是遇到磨难,有事不顺,就读读这本书会有好处的。苏秦下山只能先回到了家乡,家里人都十分欢喜。多年远出平安的回来了,自然父母高兴,亲友高兴。久别的家人团圆,欢乐无比,亲热有加。

在家呆了一年多,苏秦娶了妻子,日子过得也算平和顺祥。但他却有些不耐烦了,毕竟早年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心想怎能如此庸庸碌碌,自己拜师学了这么些年,要有所作为。师兄庞涓、孙膑都大业有成,自己也应该寻求功名出人头地才对。于是他决定要出去外面闯一闯,凭自己学的知识,到哪儿谋求个一官半职是有把握的,师兄庞涓、孙膑就是榜样。他与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却遭到家人一致反对。都不同意他到外去闯荡,害怕他万一有个闪失,谁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苏秦决心未改,好说歹说:如果不出去谋求个官职以前拜师学的东西不就白学了么,怎能有光宗耀祖出头之日啊?最后他总算把家人说服了,同意他到外去寻找用武之地。外出需要花费,只好变卖了一些家产,带着银两盘缠,就这样苏秦要到外面世界哪个国家去找事干了。

正当七国秦、楚、韩、魏、赵、燕、齐争霸之时,秦国比较强大。苏秦听说秦国惠文王注重贤才,就先来到了秦国。他向秦惠文王多次上书献策想使自己得到重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企图使秦国先与其它六国都建立友好关系,然后再以什么“理由”将这六个国家分别消灭,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可是秦惠文王对苏秦的深谋远虑不以为然,根本没有理他。苏秦东奔西走,颠簸淋漓,煞费苦心也没能做成什么个官。后来钱用光了,饮饥挨饿;衣服也穿破了,难当风寒。苏秦如此落魄,心里好不酸楚,走投无路只好硬着头皮返回了家乡。乡里乡外的人们见苏秦体态憔悴面容黑黄,穿着破衣烂衫,惭愧地挑着书囊,自然少不了冷蔑讥讽,更给亲朋近友丢尽了脸面。回到家里,苏秦只有受气的份儿。父母骂他败家子,把家产都祸害光了,一败涂地地回来。他的妻子更是不理睬他,觉得跟着他都没脸出门见人了。他实在太饥饿了,求嫂子能给做点饭吃,嫂子却乜斜一眼甩袖子转身走开了。他内心苦不堪言,痛如刀绞。

苏秦痛定思痛,自己出去闯荡一朝没有作为又失去了家产,这怎能不叫父母老人伤心,叫妻子大失所望,叫嫂子怨恼瞧不起!悔恨自己本事不大,没大能耐怎能去闯得天下。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决心要争一口气,用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满腹经纶的人。从此以后,他冷静下来发愤读书,很多的书籍,尤其是当年下山时师傅鬼谷子送给他的《太公阴符篇》这本书,学深学透,探求真谛。有时候读书到深夜疲劳困倦了,他就拿来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流出血来都淌到脚上。虽然这样很疼痛,但能使自己精神起来,好继续读书。由此“锥刺股”就成为苏秦发愤刻苦学习的典故了。过了一年的功夫,苏秦觉得这回自己学的知识不比平常了,真的可以有能力去说服那些君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了。

他不再去秦国了。你秦国不自以为强大么,看不起我么!这回他推行的政治主张也与上次去秦国时根本相反:楚、韩、魏、赵、燕、齐六国联合,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一个较强的秦国。苏秦先去了有所强势的赵国,拜见了赵王,与赵王谈了他的谋略。赵王非常欣赏则重用了他,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之后苏秦出使各国,联合六国与秦国对峙。这时的苏秦,高官厚禄,名声显赫,荣华富贵,就可想而知了。

一次苏秦出使楚国时,携金万两任凭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随从无数,一路威风显耀。路过家乡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无比欢喜,收拾房间,清扫庭院,布置乐队,安排酒宴,并迎出几十里以外去接应。儿子荣宗耀祖,乡里乡外的人们这回可高看一眼,还有亲朋好友无不为之自豪,谁都仰慕之极!妻子见到苏秦时不敢抬头仰面,卑躬屈膝,在一旁小心翼翼的伺候,自然也悔之当年不该对丈夫的不敬。嫂子更是战战兢兢地爬着过来,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嫂子说现在你地位尊贵、钱财富裕啊。

苏秦长叹一声,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了,连亲生父母都不认儿子,更何况那些亲戚朋友了;然而,一旦富贵显赫,谁都对你又惊又怕,权势和富贵如此重要啊!苏秦面对此情此景,感慨万分,此一时彼一时啊,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后记、三十多年的思索

 

从1975年到1985年之间创立了“志”学思想。其实在1975年之前少年时期就已经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了,看过《烈火金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开始思考一个人有意义的人生。1985年之后,看过《拿破仑传》、《列宁回忆录》、《三国演义》等,壮怀激烈,梦想辉煌。除马列的著作,我很崇仰普列汉诺夫。从个人的志向到形成“志”的思想,至今经历了将近四十来年百思千虑、上下求索。写成这篇文稿,只是一个夙愿!

此著仅是自己的人生体会,自己的一些看法,自己的粗浅论说。如能对他人有所帮助,就是本人最大的欣慰和满足了。芸芸众生,各有各自的理想,各有各自的认识,各有各自的高见,但愿都会有自己的正确选择。人生各有不同的前程,希望各自走好自己的路。

谨此,祝天下人生活美好,“志”者大业有成!

 

 2011年9月20日 完稿于黑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