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手机号换了: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看毛泽东的逆境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8:51:28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看毛泽东的逆境攻略(一)

(2009-07-07 11:30:52) 转载标签:

文化

    编者按人生在世,挫折与逆境人人难免。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纵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也未必能够保证一生都是顺风满帆,春风得意。而高人与常人、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了。在面对逆境时稳妥得当的策略,在对待危机时轻松而慎重的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常人中脱颖而出,随着困境的逐步脱离,他们的人生也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正是挫折与困境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成为他们有别于常人的特质,成为他们逐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遇到困难越多的人,前进的道路越远;经历风雨越多的人,成功的概率越大。

    当然,有些困苦、艰难与尴尬浸入内心后形成的苦楚,也许是无法抚平的。困境虽然走出,其对自己的伤害并没有因自己措施的得当而消解。当初的尴尬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忘掉的。 尴尬是一种精神上的紧张、不协调和矛盾的状态,它由外界作用于内心而形成。承受这种尴尬与艰难并努力破除之,确实是一种人生的大学问。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伟人之一,毛泽东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毛泽东因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参与而遭遇着各式各样的反应和作用,又因其性格上的孤傲和作法上的执着而受到相当的非议或抵触。而且明枪暗箭随时都会袭来,这让毛泽东的人生之旅无时不处在风险和挑战之中。但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不为各种艰难困苦所滞,以其坚忍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奋的毅力和绝处逢生的智力逐渐走出险境,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长期的斗争中,毛泽东形成了他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弹性有度,绝地反击。整整五十五年的党内政治生涯,他始终忍受着、化解着、腾挪着、运筹着、迎击着、推档着、接纳着八面来风,并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着。 

    本文试从毛泽东一生中的十次相对严重的危机以及他对危机的处理中,感受毛泽东高人一筹的逆境攻略,欣赏一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步化解危机,走向顶峰的。 

  

     一、割据井冈山 

  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是从秋收起义开始演绎的,但这一起义却险些如稍早进行的南昌起义和稍晚进行的广州起义一样沦于失败。  

  当时党可以号召和发动的工农力量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大,以旧军队为骨干辅之于工农武装的起义队伍也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有战斗力,分散各处未经事先训练和整肃的临时发动的武装也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富于组织纪律性。四个团中第四团哗变,其它三个团在会攻长沙的过程中都遭遇了强烈的抵抗甚至反扑。情急之下,毛泽东猛然认识到攻打长沙简直就是一次以卵击石行动后,他无奈选择了激流勇退。

    整顿队伍,养精蓄锐,生聚教训,以利再战,是他清楚地看到敌强我弱的态势后的第一感受。于是,经历了重大牺牲和挫折包括阵亡了总指挥卢德铭后,毛泽东毅然把一个师四个团缩编为一个在团(只有一营和三营),同时进行了三湾改编,强化了自己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和控制。注意:毛泽东此前是没有军事指挥经验的,但是他有党的领导身份。只有强化了党在部队的领导,也才能强化他自己对部队的控制。这是公私兼顾的事情,抛开他自己而谈党的领导是空话,单独树立自己的威信而置党的利益与不顾,同样是非常不明智的。接着,毛泽东与井冈山的两股政治倾向不是如水一样清澈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取得联系并进行了相当诚恳和大方的公关交往后,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设立了后方医院,并有了一个可以依托、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基点。在此之后,七百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东袭西扰,打下了井冈山周围的宁冈、茶陵、遂川等城镇,并建立起第一个工农政权。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大的一个“圈子”(高岗语)或“山头”(毛泽东语)初步创立。在这时的近二年时间,罗霄山脉中段的这个在当时还不是很有名的所在,居然在后来走出了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五位(朱彭林陈罗)。 

  从攻打大城市败退山沟,这已经是逆境。但是毛泽东用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保存并壮大了这支武装并藉此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而且通过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的策略也确保了红旗可以打得长久。从逻辑上而言,这本来是一次对危机的英明化解,即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毛泽东的作法被中央认为是逃跑或软弱,因为其没有贯彻原拟定的秋收起义会攻长沙的计划和目标。于是他的中央正治局候补委员被免并因周鲁传言的扭曲而成为“无党人士”的师长。这无论如何对毛泽东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但毛泽东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不但组织了与朱德部队的会师和整编,并在红四军建立之初就拥有了五个团的工农武装,接着与彭德怀的平江起义武装会师,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威风八面并直接构成红军长征主力的红一军团和和红三军团的班底由此搭成。

    后来,在红四军七大上与朱德、陈毅等发生较为激烈的冲突并暂时退隐,但很快在中央(李立三和周恩来)的支持下官复原职并因为红四军九大的统一思想而让“朱毛”红军逐渐发展为一支让敌人分外头疼的劲旅。在共产国际的名人录里,朱德和毛泽东成为中国*领导人最早享受上墙待遇的精英之选。 

  在井冈山总结并运用成熟的游击战争法则,成为以后进军赣南闽西并建立中央根据地的过程中实用而有效的重要原则。中央大员们的分批进入以及在瑞金成立的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毛泽东任主席),在相当程度上认可了朱毛的割据哲学。

    毛泽东以他的忍辱负重和实事求是既为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道路的夺权道路,也使自己走上了一条独立改造中国的道路。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看毛泽东的逆境攻略(二)(2009-07-07 14:22:24) 转载标签:

文化

    编者按人生在世,挫折与逆境人人难免。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纵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也未必能够保证一生都是顺风满帆,春风得意。而高人与常人、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了。在面对逆境时稳妥得当的策略,在对待危机时轻松而慎重的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常人中脱颖而出,随着困境的逐步脱离,他们的人生也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正是挫折与困境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成为他们有别于常人的特质,成为他们逐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我甚至可以说,遇到困难越多的人,前进的道路越远;经历风雨越多的人,成功的概率越大。

    当然,有些困苦、艰难与尴尬浸入内心后形成的苦楚,也许是无法抚平的。困境虽然走出,其对自己的伤害并没有因自己措施的得当而消解。当初的尴尬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忘掉的。 尴尬是一种精神上的紧张、不协调和矛盾的状态,它由外界作用于内心而形成。承受这种尴尬与艰难并努力破除之,确实是一种人生的大学问。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伟人之一,毛泽东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毛泽东因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参与而遭遇着各式各样的反应和作用,又因其性格上的孤傲和作法上的执着而受到相当的非议或抵触。而且明枪暗箭随时都会袭来,这让毛泽东的人生之旅无时不处在风险和挑战之中。但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不为各种艰难困苦所滞,以其坚忍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奋的毅力和绝处逢生的智力逐渐走出险境,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长期的斗争中,毛泽东形成了他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弹性有度,绝地反击。整整五十五年的党内政治生涯,他始终忍受着、化解着、腾挪着、运筹着、迎击着、推档着、接纳着八面来风,并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着。 

    本文试从毛泽东一生中的十次相对严重的危机以及他对危机的处理中,感受毛泽东高人一筹的逆境攻略,欣赏一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步化解危机,走向顶峰的。 

  

    二、宁都遭贬
  毛泽东虽然也在中央苏区受到了长达三四年的排挤和冷落,但比起鄂豫皖苏区创始人许继慎(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二营营长)、曾中生等被错杀的惨状,还能保留临时政府主席这样的名义和政治局委员这样的发言权,并因此被赋予了随军长征的资格而同时拥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应该算是十分地幸运。 
    他成功地指挥红军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又力主撤赣州之围,使红军少了一次重大打击,接着在漳州指挥了一场漂亮的攻城战,使他的红一方面军政委身份失而复得。同时,毛泽东努力与周恩来、王稼祥等军中新的领导人搞好关系,并取得相当效果。谁知,毛泽东的那一套游击战法遭到了多数人的摒弃。他们说:“山沟里怎么能出马列主义?”于是,先在苏区中央主持的宁都会议上被项英、任弼石、顾作霖、张闻天等贬去兵权,又在党的总负责博古进入苏区后,毛泽东再次退隐,门家庭冷落。后期进行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再也与“长于军事”的他无缘。
  可毛泽东没有自暴自弃。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养病、读书和调研,一方面不时地对外界施加影响,比如代临时政府驳斥关于“伍豪自首”谣言,公开干预对肖劲光的审判,受周恩来之托去于都河考察“退路”等。
  毛泽东终于承受住了“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加之于他的各种磨难,并因为个人在共产国际和红军中建立的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以及个人的积极争取,从而获得了随军远征的机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携毛泽东长征,也是出于留下毛泽东可能会对留守的项英、陈毅不利的担心。年轻的博古没有想到,心计缜密的毛泽东同样会对他不利。
  长征途中,病中的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扩大影响,连接同盟。战争的失利和不停地转移,使中央高层减少了对他的监视,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三巨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加上博古、李德等人不停的惨败,让红军从出发前的八万六千人剧减至三万多人,且策略机械而呆板,缺乏最基本的灵动。于是,由毛本人启动,由王稼祥具体联络,张闻天鼎力支持的遵义会议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召开,因为三人的大力进攻和周恩来审时度势下的附和,大局迅速逆转。湘江之战后博古因压力过大而心思重重的精神状态显然让毛泽东的反击减少了许多对抗。在会议上,虽然有一些人(邓发)表示了中立,但很少有人为博古、李德做激烈地辩论和抗争也是事实;李德一怒退出会场,不仅对保住博古无补,反而让那些政治局委员和军队将领增加了对他的反感;凯丰倒是为博古辩解,可惜他的论据太容易驳倒而只好说出“走着瞧”,这样基本上等于是认输了。
    被张国焘和王明等强烈指斥为“不合法”的遵义会议,在今天仍然有着许多神秘的面纱没有揭开。但是一方面,毛泽东东山再起成为不可更易的事实;另一方面,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在党务上的脱颖而出表示了认可,这就从根本的意义上确认了遵义会议的既成事实。毛泽东再次掌握兵权并因此而开始涉足更多的权柄,享有了比下台前更多的权利和威信,宁都被贬后的毛泽东再一次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宁都遭贬时对毛泽东做出不利决策的几个人,有的(如项英、任弼石)不在遵义现场,有的(张闻天)已经倒向毛泽东,有的(周恩来)同情毛泽东。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政治局常委和协助周恩来抓军事的助手(后来这种主辅关系逆转),大大地洗雪了“前耻”。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看毛泽东的逆境攻略(三)(2009-07-09 10:37:52) 转载标签:

文化

    编者按:人生在世,挫折与逆境人人难免。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纵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也未必能够保证一生都是顺风满帆,春风得意。而高人与常人、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了。在面对逆境时稳妥得当的策略,在对待危机时轻松而慎重的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常人中脱颖而出,随着困境的逐步脱离,他们的人生也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正是挫折与困境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成为他们有别于常人的特质,成为他们逐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我甚至可以说,遇到困难越多的人,前进的道路越远;经历风雨越多的人,成功的概率越大。

    当然,有些困苦、艰难与尴尬浸入内心后形成的苦楚,也许是无法抚平的。困境虽然走出,其对自己的伤害并没有因自己措施的得当而消解。当初的尴尬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忘掉的。 尴尬是一种精神上的紧张、不协调和矛盾的状态,它由外界作用于内心而形成。承受这种尴尬与艰难并努力破除之,确实是一种人生的大学问。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伟人之一,毛泽东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毛泽东因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参与而遭遇着各式各样的反应和作用,又因其性格上的孤傲和作法上的执着而受到相当的非议或抵触。而且明枪暗箭随时都会袭来,这让毛泽东的人生之旅无时不处在风险和挑战之中。但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不为各种艰难困苦所滞,以其坚忍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奋的毅力和绝处逢生的智力逐渐走出险境,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长期的斗争中,毛泽东形成了他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弹性有度,绝地反击。整整五十五年的党内政治生涯,他始终忍受着、化解着、腾挪着、运筹着、迎击着、推档着、接纳着八面来风,并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着。 

    本文试从毛泽东一生中的十次相对严重的危机以及他对危机的处理中,感受毛泽东高人一筹的逆境攻略,欣赏一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步化解危机,走向顶峰的。 

  

   三、毛儿盖难局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看毛泽东的逆境攻略(四)(2009-07-09 10:39:54) 转载标签:

文化

    编者按:人生在世,挫折与逆境人人难免。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纵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也未必能够保证一生都是顺风满帆,春风得意。而高人与常人、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了。在面对逆境时稳妥得当的策略,在对待危机时轻松而慎重的心态,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常人中脱颖而出,随着困境的逐步脱离,他们的人生也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正是挫折与困境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成为他们有别于常人的特质,成为他们逐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我甚至可以说,遇到困难越多的人,前进的道路越远;经历风雨越多的人,成功的概率越大。

    当然,有些困苦、艰难与尴尬浸入内心后形成的苦楚,也许是无法抚平的。困境虽然走出,其对自己的伤害并没有因自己措施的得当而消解。当初的尴尬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忘掉的。 尴尬是一种精神上的紧张、不协调和矛盾的状态,它由外界作用于内心而形成。承受这种尴尬与艰难并努力破除之,确实是一种人生的大学问。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伟人之一,毛泽东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毛泽东因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参与而遭遇着各式各样的反应和作用,又因其性格上的孤傲和作法上的执着而受到相当的非议或抵触。而且明枪暗箭随时都会袭来,这让毛泽东的人生之旅无时不处在风险和挑战之中。但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不为各种艰难困苦所滞,以其坚忍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奋的毅力和绝处逢生的智力逐渐走出险境,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长期的斗争中,毛泽东形成了他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弹性有度,绝地反击。整整五十五年的党内政治生涯,他始终忍受着、化解着、腾挪着、运筹着、迎击着、推档着、接纳着八面来风,并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着。 

    本文试从毛泽东一生中的十次相对严重的危机以及他对危机的处理中,感受毛泽东高人一筹的逆境攻略,欣赏一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步化解危机,走向顶峰的。 

  

     四、王明挑战 

    同时受到共产国际委派和蒋介石邀请的王明,“从天而降”就希望从毛泽东尚未稳定的阵营中分出大大的一杯羹。借着他的特殊身份,他也确实获得了相当的影响力,成为党内不分高下的五大书记(张闻天、毛泽东、王明、任弼石、康生)之一,并成为能与延安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的长江局书记,他还得到了如周恩来、朱德、博古等许多人的支持,甚至在武汉做出了以毛泽东名义发表文章的举动。由此可见,当时的王明可谓风云一时。

    与这位钦差大臣的认识分歧一度让党内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王明直接导致了新四军发展中的畏首畏尾,而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毛泽东则暂时处于守势。 

    毛泽东的观望和不时的辩论终于收到效果。在武汉的行动有许多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使得王明的统战之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而王稼祥从共产国际带来的有利于毛泽东而不利于王明的共产国际指示让王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遭遇打击。 

    王明留在了延安且越来越遭遇了整风的扫荡。他曾经主持的长江局撤销并分化为中原局、南方局和东南局。刘少奇、周恩来、项英三人分沾了他曾经的权力。 

    到一九四三年,共产国际解散和苏德战争的胶着两大背景下,延安整风开始越来越指名道姓的对王明的清算。五十岁的毛泽东成为党内负最后决定权的“主席”。王明在随后虽一直是中共党史的评论者,但已经不再对毛泽东构成政治上的威胁。 

    对王明的竞争,毛泽东再次使用了等一等、看一看、动一动的策略,并因了外界环境和路线实效性的影响而建立起胜势。